[发明专利]水下跨接管的在线监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33141.6 | 申请日: | 2015-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102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发明(设计)人: | 霍立强;黄艳萍;万钢;赵玉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亿利科能源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7/00 | 分类号: | G01N17/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尚仪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7 | 代理人: | 王山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南开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下 接管 在线 监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路监测的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水下跨接管的在线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近年来海洋石油开采技术的不断创新,已有较为成熟的技术和设施对深水下的石油天然气能源进行开采,但是随着开采的不断深入,井下采出液的工况变化造成设备及管道腐蚀,导致泄漏,不仅造成能源的浪费,而且会造成海洋环境的严重污染;因此,对水下井口采油树、输油管道进行腐蚀监检测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水下设施监检测的方法多以ROV携带检测装置进行水下作业为主,这种水下设备及管道的日常维护和常规检测会产生较高的费用,占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给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压力,而且不能很好的评价化学药剂的实际使用效果,从长期开发的角度而言,存在着一定的不利因素。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下跨接管的在线监测装置。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的水下跨接管的在线监测装置,包括:外护罩、检测探头、信号线缆和计算机终端;其中外护罩安装在跨接管的外部,其内部形成封闭的空间;检测探头安装在上述外护罩形成的空间中,检测跨接管的状况;信号线缆穿过外护罩,连接检测探头和计算机终端;计算机终端设置在远端,接收由检测探头采集的信息。
本发明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
所述的外护罩套接在跨接管的外部,在外护罩和跨接管之间形成环状的密封空间。
所述的外护罩包括上罩体和下罩体,上罩体与下罩体相互密封固定,跨接管由上罩体和下罩体之间穿过。
所述的上罩体和下罩体各自分别包括筒体、锥形封头、管卡密封壁和固定板;沿上罩体和下罩体的设置方向,筒体设置在上罩体和下罩体的中部,两锥形封头分别连接设置在筒体的两侧,管卡密封壁与两锥形封头外侧相连,管卡密封壁的内壁形状与跨接管外壁相符合,筒体和锥形封头的边缘分别向外侧延伸形成固定板,螺钉穿过上罩体和下罩体的对应固定板将上、下罩体相固定,上、下罩体两侧的对应管卡密封壁通过管卡与跨接管紧密固定。
所述的上罩体和下罩体之间设置密封垫片,同时在上、下罩体的管卡密封壁与跨接管之间设置密封垫片。
所述的信号线缆为光缆,在上罩体上设有光缆密封接头,光缆由光缆密封接头处穿出上罩体,并与计算机终端数据连接。
所述的外护罩内部设置的检测探头为多个。
所述的外护罩内壁上设置多个突起的探头安装公头,同时在检测探头上设置探头安装母头,探头安装公头与探头安装母头相互对应配合。
所述的检测探头包括外壳、探头安装母头、定位弹簧和探测头;其中外壳构成检测探头的外部结构;探头安装母头设置在外壳的末端;定位弹簧一端设置在外壳内,另一端与探测头相连接;探测头贴紧跨接管外壁,且与信号线缆相连接。
外护罩内的检测探头均匀分布设置;在探测头上设置定位卡槽。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发明的水下跨接管的在线监测装置中,外护罩安装在跨接管的外部,其内部形成封闭的空间;检测探头安装在上述外护罩形成的空间中,检测跨接管的状况;信号线缆穿过外护罩,连接检测探头和计算机终端;计算机终端设置在远端,接收由检测探头采集的信息。本发明通过脉冲-回波技术,在对管道表面不造成损坏的基础上进行管道测厚能够直观的得出某个时间点上流动介质对设备或管道造成的腐蚀影响,通过一段时间的监检测数据就可以借助计算机软件计算出水下管道的使用寿命,降低因管道泄漏而造成的污染和经济损失。本发明避免了潜水作业和ROV辅助作业,大大降低了作业成本,具有设备简单,投资少,适用范围广,工作效率高,可连续运行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水下跨接管的在线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水下跨接管的在线监测装置中上罩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水下跨接管的在线监测装置中上罩体的筒体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水下跨接管的在线监测装置中上罩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水下跨接管的在线监测装置中检测探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亿利科能源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亿利科能源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3314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