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组织工程微模块的预处理液制造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31432.1 | 申请日: | 2015-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248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7 |
发明(设计)人: | 郝屹;程俊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赫尔墨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M3/00 | 分类号: | C12M3/00;C12M1/00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韩洋;熊晓果 |
地址: | 610042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织 工程 模块 预处理 制造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组织工程微模块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组织工程微模块的预处理液制造结构。
背景技术
当前组织工程微模块面临着细胞损失大、活性低等问题,特别是其中的3D生物打印技术领域。
基于微模块打印是组织工程的一个新兴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凝胶(如海藻酸钠)液滴的内部注入细胞,再将凝胶液滴固化为一个微模块,这样的壳/核(凝胶/细胞)结构避免了内部的活性细胞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大大提高了生物打印过程中细胞的活性和稳定性,这种微模块的方式也广泛应用于细胞培养、药物输运和释放等。
传统的制造方法,如喷雾法,对细胞有很大的损伤,而且不能保证微模块的形状和尺寸,更不能控制壳/核厚度比。
另一方面,微流控芯片也称为芯片实验室。它利用微米尺度下流体的层流和低雷诺数等特点,对流体中的物质,如细胞、颗粒,或化学样品等进行合成、分离、包裹、培养、检测及筛选等操作。利用两相不相容的特点,可以在微流控芯片内高通量地制造微液滴。其原理为:将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或液体和气体)同时注入微通道,其中一种为连续相(一般为油相或气体),另一种为分散相(细胞溶液)。两相相遇时,在剪切力和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分散相断裂成微液滴。
目前,主要采用T型或流动聚焦型的微流控芯片结构来产生微液滴,通过芯片通道的走向,和两相压力的调节,可以精确的控制微液滴的尺寸和形状。
但是,这两种结构产生的微液滴,细胞和凝胶是混合在一起的,即细胞均匀分布在凝胶中,最终固化后的微模块是一颗颗实体的球体,而并非是满足需求的壳/核结构。微模块表面的细胞,则会因为接触油相而死亡。微模块内部的细胞,由于细胞与细胞之间间隔有凝胶,细胞被隔绝在一系列小空间里,不能有效增殖和迁徙。并且连续的油相会对细胞活性产生不可逆的损伤,必须让细胞尽可能的不和油相接触。因此,为了满足3D生物打印、细胞培养、药物输运和释放的需求,需要一种可靠的、简易的、高效的实现壳/核结构微模块的方法和芯片。
而本申请的结构,涉及到这种新的芯片中的核心结构。这种结构可以用于生成一种预处理液,再把这种预处理液通过上述方法或其他方法形成微液滴,进一步固化成组织工程微模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产生组织工程微模块的预处理液的制造结构,所述预处理液是以细胞溶液为中心层流、鞘液为外圈层流的液体。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组织工程微模块的预处理液制造结构,其包括:
第一通道,用于输送细胞溶液;
第二通道,用于输送鞘液;
第三通道;
所述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在一处交汇,在交汇处形成以所述鞘液包裹在细胞溶液外部的所述预处理液,从第三通道流出。
通过本申请的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配合的方式,可以形成一种预处理液,其内部流体为细胞溶液,外层包裹的流体为鞘液。然后这种流体再通过背景技术中所述的方法,把所述预处理液形成单分散相的微液滴,最后固化为组织工程微模块。
我们的方案所形成的微模块即为满足组织工程需求的所述壳/核结构。内部是细胞溶液,而外部为固化的凝胶壳体,对细胞给予很好的保护。相比较现有技术中的直接混合的方式,细胞活性非常高,是一个质的飞越。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交汇处为一腔体,所述第一通道在所述腔体处的入口被腔体内部空间包围,控制鞘液先流入腔体,填满腔体后,细胞溶液再进入,因为入口被腔体内部空间包围,就自然形成了包裹的结构,再由第三通道流出。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三通道与所述腔体连通处的口径大于所述第一通道在所述腔体处的入口口径,其可以使形成的预处理液不用被压缩,不易产生湍流,这种结构的层流较稳定。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通道分为第一段通道和第二段通道,所述第一段通道为恒径段,且轴线为直线,所述第二段通道上设有弯曲部,所述第一段通道的一端连接所述交汇处,所述第一段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段通道相连,使进入所述交汇处的细胞溶液更稳定,便于形成所述预处理液的结构,而流出的预处理液也更稳定。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通道包括第一段通道和第二段通道;所述第一段通道为恒径段,且轴线为直线;所述第二段通道上设有弯曲部;所述第一段通道的一端连接所述交汇处,第一段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段通道相连,使流入交汇处的所述鞘液也更稳定,也方便调节压力,形成的预处理液结构更完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赫尔墨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赫尔墨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314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