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动水岩溶管状裂隙丝瓜瓤注浆止水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831105.6 | 申请日: | 2015-11-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2133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8 |
| 发明(设计)人: | 杨坪;周飞棚;高书文;宋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2D3/12 | 分类号: | E02D3/12;E02D15/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25 | 代理人: | 叶敏华 |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岩溶 管状 裂隙 丝瓜 瓤注浆 止水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动水岩溶管状裂隙丝瓜瓤注浆止水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岩溶发育地区,国内外的注浆加固技术主要是采用袖阀管注浆法、高压旋喷法或者抛石填砂法。注浆材料主要为水泥浆,以及水泥浆与一些添加剂的结合体。由于岩溶地区的岩溶分布的复杂性,以及岩溶洞中存在有地下水导致注浆效果不理想,从而需要提高注浆量,经济性差。在注浆的水泥浆方面,国内外学者研究了通过加入某些添加剂来提高水泥浆的流动性,以及加快凝固的时间,但在动水环境下效果依旧还是有所缺陷。因此在岩溶动水环境下,进行注浆止水还缺少一种有效、便捷、经济的方法,来提高注浆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用于动水岩溶管状裂隙丝瓜瓤注浆止水的方法,在动水环境下,能够快速应用,并且工程量小,成本低,加固效果好。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用于动水岩溶管状裂隙丝瓜瓤注浆止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处于动水条件下的岩溶管状裂隙内分别设置多个注浆管口和多个丝瓜瓤,注浆管口插入丝瓜瓤的内部;
2)通过注浆泵向注浆管口内注入水泥浆,水泥浆缓慢进入并充满丝瓜瓤后,再加大注入的压力,将注浆管口处的丝瓜瓤冲入岩溶管状裂隙的管心部位,使得丝瓜瓤与注入水泥浆在岩溶管状裂隙内部结合;
3)当水不再从岩溶管状裂隙流出时,停止注入水泥浆。
所述步骤1)中,每个注浆管口对应插入一个丝瓜瓤或一个丝瓜瓤集合体的内部,所述一个丝瓜瓤集合体由若干个丝瓜瓤混连后得到。
所述步骤2)中,先以0.05-0.15MPa的压力注入水泥浆,水泥浆缓慢进入并充满丝瓜瓤,再以0.45-0.55MPa的压力注入水泥浆,将注浆管口插入的丝瓜瓤冲入岩溶管状裂隙的管心部位。
所述岩溶管状裂隙的直径为8-10cm。
所述注浆管口的直径小于4cm。
所述步骤1)中在岩溶管状裂隙的管壁的水平位置上设置多个注浆管口。
所述丝瓜瓤由直径为4-5cm的丝瓜风干去皮后得到。
所述水泥浆为碳纤维复合水泥浆,水泥浆的组成成分包括硅酸盐水泥、碳纤维和水。
所述注浆泵为活塞式注浆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将丝瓜瓤作为水泥浆中一种添加材料,丝瓜瓤在生活应用中具有良好的清洁功能,主要是由于丝瓜瓤的纤维结构,并且丝瓜瓤中的纤维结构是一个整体,在注浆过程中能够起到很好的胶结作用,效果明显,能够很好的与水泥浆结合成一个整体。
2)本发明利用速凝高效的碳纤维复合水泥浆,能够在短时间内与丝瓜瓤组合,在溶洞中形成堵塞体,在动水的情况下,能够快速有效的达到止水加固效果。
3)本发明采用丝瓜瓤,是纯天然的材料,并且价格低廉,产量丰富,同时施工方便,是一种可以推广的注浆方法。
4)本发明注浆泵选用压力可调的活塞式注浆泵,在注浆过程中先以低压将丝瓜瓤注满,给与丝瓜瓤内部胶结时间,再以高压使得丝瓜瓤进入管心部位和水泥浆在岩溶管状裂隙内充分结合,使得动水环境下注浆止水效果好,可行性强,成功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方法在室内试验中的模拟示意图。
图中:1、注浆泵,2、水泥浆,3、抽水泵,4、水,5、水桶,6、注水口,7、PVC管,8、丝瓜瓤,9、注浆管口,10、排水口,11、排水桶,13、开关,14、注水管道,15、注浆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动水岩溶管状裂隙丝瓜瓤注浆止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处于动水条件下的岩溶管状裂隙的管壁上设置多个注浆管口9和多个丝瓜瓤8,并用水4湿润丝瓜瓤8,之后,注浆管口9插入丝瓜瓤8的内部;
2)注浆泵1通过注浆管道15向注浆管口9内注入水泥浆2,水泥浆2缓慢进入并充满丝瓜瓤8后,再加大注入的压力,将注浆管口9的丝瓜瓤8冲入岩溶管状裂隙的管心部位,使得丝瓜瓤8与注入水泥浆2在岩溶管状裂隙内部结合;
3)当水4不再从岩溶管状裂隙流出时,停止注入水泥浆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311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