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龙门式3D打印机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830232.4 | 申请日: | 2015-11-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527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 发明(设计)人: | 董明望;杨婷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9C67/00 | 分类号: | B29C67/00;B22F3/00;B28B1/00;B33Y30/00 |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钟锋 |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龙门 打印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打印设备,具体涉及一种龙门式3D打印机。
背景技术
3D打印技术是以计算机三维设计模型为蓝本,用软件将其离散分解成若干层平面切片,然后由数控成型系统利用激光束、热熔喷嘴等方式将粉末状、液状或丝状金属、陶瓷、塑料、细胞组织等材料进行逐层堆积黏结,最终叠加成型,制造出实体产品。3D打印机是3D打印的核心装备,它是集机械、控制及计算机技术等为一体的复杂机电一体化系统,主要由高精度机械系统、数控系统、喷射系统和成型环境等子系统组成。与传统制造业的“减材制造技术”相反,3D打印遵从的是加法原则,即“逐层叠加”原则,不再需要传统的刀具、夹具和机床,就能实现设计制造一体化,从而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和缩短了加工周期,提高了原材料和能源的利用率,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并且能实现复杂结构产品的设计制造,成型产品的密度也更加均匀。
不同种类的快速成型系统因所用成形材料不同,成形原理和系统特点也各有不同。但都是基于离散堆积原理,即分层制造,逐层叠加的方法。其基本流程是:先用计算机软件设计三维模型,然后把三维数字模型离散为面、线和点,再通过3D打印设备分层堆积,最后变成一个三维的实物。3D打印好比一层层盖房子和盖金字塔,不同的是,盖房子是在人的操作下完成的,增材制造是在计算机的控制下进行的。
目前的3D打印设备存在打印精度不高,打印速度慢的问题。现有的3D打印机三向运动机构主要以同步带、渐开线齿条为主,这些零部件采购方便,但传动过程不稳定,精度不高,有回程间隙,易出现滞后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龙门式3D打印机,该3D打印机的传动不仅平稳,而且迅速,因此具有打印精度高,打印速度快的特点。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龙门式3D打印机,包括外壳、平台机构、X轴移动机构、Y轴移动机构和送丝机构,所述平台机构、X轴移动机构、Y轴移动机构和送丝机构置于外壳内;
所述平台机构包括第一电机、丝杆、立柱和平台,第一电机与丝杆连接,丝杆通过丝杆套与平台连接;所述立柱固定在外壳内,且通过轴承与平台连接;第一电机带动丝杆运动,从而使平台上下移动;
所述X轴移动机构包括第一直线导轨、第二直线导轨、第一滑块、第二滑块、第一弧形齿条组、第一支座、第二电机,第一滑块具有与第一直线导轨相适配的凹槽,第一滑块能在第一直线导轨上滑动;第二滑块能在第二直线导轨上滑动;第二电机固定在第二滑块上,且第二电机与第一弧形齿条组连接,第二电机带动第一弧形齿条组运动,从而带动第二滑块在第二直线导轨上滑动;第一支座与第一弧形齿条组连接;
所述第一弧形齿条组包括第一弧形齿条、两个第一单盘、第一圆柱滚销、第一法兰盘,两个第一单盘通过第一法兰盘连接,第一圆柱滚销通过角接触轴承与两个第一单盘上的若干均布的通孔配合;第一弧形齿条的齿位于两个第一单盘之间,第一圆柱滚销的曲面与第一弧形齿条的齿形轮廓相啮合;第二电机带动两个第一单盘转动,从而使第一圆柱滚销与第一弧形齿条啮合运动,带动第二滑块在第二直线导轨上滑动;
所述Y轴移动机构包括第三直线导轨、第三滑块、第三电机、第二弧形齿条组、第二支座、第一支腿、第二支腿,第三滑块能在第三直线导轨上滑动,第三电机固定在第三滑块上,且第三电机与第二弧形齿条组连接;第三电机带动第二弧形齿条组运动,从而使第三滑块在第三直线导轨上滑动;第二支座通过第一支腿与第一滑块连接,第二支座通过第二支腿与第二滑块连接;第二支座与第二弧形齿条组、第三直线导轨连接;
所述第二弧形齿条组包括第二弧形齿条、两个第二单盘、第二圆柱滚销、第二法兰盘,两个第二单盘通过第二法兰盘连接,第二圆柱滚销通过角接触轴承与两个第二单盘上的若干均布的通孔配合;第二弧形齿条的齿位于两个第二单盘之间,第二圆柱滚销的曲面与第二弧形齿条的齿形轮廓相啮合;第三电机带动两个第二单盘转动,从而使第二圆柱滚销与第二弧形齿条啮合运动,带动第三滑块在第三直线导轨上滑动;
所述送丝机构包括与第三滑块连接的送丝电机,所述送丝电机与打印头连接。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第一支座呈L型,其两侧上都设有通孔,螺钉穿过通孔将第一支座的一侧和第一弧形齿条连接,螺钉穿过通孔将第一支座的另一侧和外壳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座呈L型,其两侧上都设有通孔,螺钉穿过通孔将第二支座的一侧和第二弧形齿条连接,螺钉穿过通孔将第二支座的另一侧和第三直线导轨连接。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第一支座上设有用于放置第一弧形齿条的凹槽,所述第二支座上设有用于放置第二弧形齿条的凹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3023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乒乓球自动化生产流水线
- 下一篇:吹膜机牵引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