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同轴并流沉淀装置以及制备催化剂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829696.3 | 申请日: | 2015-11-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276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7 |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翠;陆文多;邓高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1J19/00 | 分类号: | B01J19/00;B01J4/02;B01J37/03;B01J23/889;B01J21/10;B01J23/80;B01J23/72 | 
| 代理公司: | 大连格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238 | 代理人: | 刘琦 |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同轴 沉淀 装置 以及 制备 催化剂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催化剂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同轴并流沉淀装置以及制备催化剂的方法。
背景技术
化学沉淀法是指在溶液中含有一种或几种阳离子,它们以均相存在于溶液中,加入沉淀剂,经反应后,可得到成分均一的沉淀,它是制备金属元素催化剂的重要方法,具有工艺简单、掺杂容易、产品性能良好等优点。
然而,在化学沉淀法中,反应液的混合及加料方式对生成的沉淀产品有很大影响。
化学沉淀反应一般是溶液离子间的反应,故均为快速反应或瞬时反应,因而混合对沉淀过程有很大影响。在反应溶液中即使高速搅拌,混合所需的时间仍要大于反应时间,从而造成局部浓度过饱和,体系浓度不均匀,进而制备的颗粒粒径较大、分散不均匀。目前常规使用的混合方式为滴定搅拌,当某一反应液滴入另一体系时,被另一体系溶液包围,扩散及反应在液滴表面进行,此时参与反应的分子数量及成核数量很少,形成的晶核随之扩散到反应体系中继续生长,同时其它液滴又进行着成核反应。因此,最终沉淀的尺寸分布不均匀,且颗粒粒径大。
另外,加料顺序与沉淀物的均匀性有密切的关系。正加即指将金属盐溶液先放于反应器中,再加入沉淀剂,反之则为反加。正加方式的沉淀主要吸附原料金属盐的阴离子杂质,且先后生成的沉淀所处的环境pH值不同,得到的沉淀产品均匀性差;反加方式则主要吸附沉淀的阴离子杂质;而并流方式是将金属盐溶液与沉淀剂同时按比例加入到反应器,此种方式与正加、反加相比,其沉淀过程较为稳定,且吸附杂质较少,从而可得到理化性能较好的产品。但现有的并流加料多为滴入到反应容器后再混合,易造成体系局部浓度过饱和,从而样品颗粒不均匀,而且需要老化,所用时间长且沉淀物团聚造成颗粒粒径增大;且并流加料的滴加速度难以准确控制。
对于制备的一些催化剂,颗粒粒径越小,比表面积越大,其催化效果越好,因此制备单分散性的小颗粒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然而普通直接沉淀法需要老化时间,得到的颗粒粒径较大,单分散性差,且颗粒形貌较差、形状不规则。因此开发新的催化剂制备方法,使制备过程可控,反应液高效快速混合,减少沉淀团聚,得到颗粒均匀,粒径较小,分散性良好的催化剂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同轴并流沉淀装置及制备催化剂的方法,利用并流的加料方式快速混合反应液,减少沉淀团聚,以得到颗粒均匀、粒径更小的催化剂。
一种同轴并流沉淀装置,包括由外管和内管构成的套管,内、外管上端分别设有内管进液口和外管进液口,内管出液口内径为0.3~1mm,外管出液口内径为1~2mm,内管出液口位于外管出液口下方0.5~1.5mm处。
为了保持金属盐溶液、沉淀剂溶液的进液流量恒定,优选内、外管进液口分别通过导管与装有金属盐溶液的注射器、装有沉淀剂溶液的注射器相连,注射器与推动泵相连。通过泵推动注射器,从而保持金属盐溶液、沉淀剂溶液的进液流量恒定。
为了保证反应在恒定的温度下进行,外管外壁还设有保温层。通入循环水以维持反应所需温度。
为将滴落的沉淀直接过滤分离,实现连续生产,内管出液口下方还设有抽滤设备,滴落的沉淀进入抽滤设备进行过滤、洗涤。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使用上述同轴并流沉淀装置制备催化剂的方法,将金属盐溶液由内管进液口注入内管,沉淀剂溶液由外管进液口注入内外管间形成的中空腔体,金属盐溶液与沉淀剂溶液在内管出液口处以液滴形式混合形成沉淀,沉淀滴落后经过滤、洗涤、干燥、焙烧得到催化剂。
本方案利用内、外管末端极细的出液口,使金属盐溶液和沉淀剂溶液滴落的液滴尺寸减小,混合时充分高效,避免局部浓度过高造成的体系浓度不均匀,得到粒径更小、更均匀的沉淀;而且减少老化时间,从而抑制沉淀物团聚,减小粒径。本方案中金属盐溶液从内管流出,沉淀剂溶液由中空腔体中流出,金属盐溶液与沉淀剂溶液在内管出液口处以液滴形式混合,可使沉淀剂液滴包裹金属盐溶液液滴,使金属盐溶液沉淀充分,节约金属盐溶液。
优选注入金属盐溶液和沉淀剂溶液的进液流量为0.5~2mL/min,这样可以使金属盐溶液和沉淀剂溶液混合更加充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2969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