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绵体混凝土砖及其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829441.7 | 申请日: | 2015-11-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720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7 |
| 发明(设计)人: | 崔恒香;崔鹏;周玲琴;史集蘅;殷英;史亚儒;李彬辉;安磊;龚琴;龚新来;严巍;许晓波;王瑛;张国兵;杨瑞卿;王本耀;顾汤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普陀区社区绿化管理所;上海江叶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市绿化管理指导站 |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C04B28/06;C04B18/24 |
| 代理公司: | 上海旭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0 | 代理人: | 郑立 |
| 地址: | 200333 上海市普***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绵 混凝土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海绵体混凝土砖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繁荣和发展,地球逐渐改变了它原来的面貌。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迅猛发展,同时也使人们被钢筋混凝土的世界所包围。公共建筑、住宅、道路建设使得地表环境硬化,几乎完全改变了兴建地的生态环境,大气蒸发循环受到影响,导致城市区域内空气湿度降低,气温升高,形成“热岛效应”,城市绿地等绿化的缺失也加剧了这一现象。这种“热岛效应”使得夏季里城市更加闷热,大气中粉尘增多,人们生活越来越感到不舒适,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地面硬化使得雨水几乎无法对地下水进行补充,水资源流失将会导致逐年干旱,沙尘暴愈加频繁。我国许多北方城市,包括首都北京,近年来频繁发生沙尘暴现象就是环境生态遭受破坏的实例。城市水资源遭到破坏和流失成为日益突出的生态问题,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原因:
1、污水直接排入城市河流、湖泊,致使大量干净地表水变污水,失去利用价值;
2、城市地表水的自然环境遭到破坏,湿地面积减少,河道硬化等,使得水生态发生改变,水失去自净功能;
3、垃圾填埋,药物喷洒,降雪撒盐等;
4、工业、居住群体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和地面下沉,使得城市建筑受到威胁;
5、路面硬化使雨水不能渗入地下,而在地面积水,影响城市卫生和交通,或暴雨之后,流入下水道的水量大增,给城市的排水管道和污水处理厂增加巨大的处理负担。
如何解决水资源生态环境问题,保护我们的地区,使得人们有一个完全生态、自然、舒适的生活环境,就成为人们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必须要高度重视的问题。而绿色环保建材也就成为城市建设的首选。
近些年来,逢雨必涝逐渐演变为我国大中城市的痼疾。一方面,城市雨水横流四溢会融入大量的城市污染物,如汽车排放物,生活垃圾,建筑工地上的粉尘和有毒化合物质,城市草地喷洒的农药等等,所有这些直接流入江河,会造成很大程度的河流污染。另一方面,大面积的城市积水,不仅影响市容,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长时间的积水会滋生蚊蝇,极大的影响城市的卫生,容易造成传染病的流行。城市建设中由于各种原因,路面会不断出现重复施工情况,如果铺砌路面使用普通材料(柏油、水泥、石材),这些材料一般是不可以重复使用的,所以不但增加市政工程费用,而且制造出大量垃圾和不可避免的产生其他的污染。
2014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对外发布《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这意味着今后我国城镇排水防涝系统的建设将不再以“修大管子”为主,把雨水从包袱变成解渴财富,建设理念将发生彻底转变。建设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的海绵城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城镇化和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今后我国城市建设的重大任务。
顾名思义,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如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
建海绵城市就要有“海绵体”。城市“海绵体”既包括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括绿地、花园、可渗透建筑等城市配套设施。雨水通过这些“海绵体”下渗、滞蓄、净化、回用,最后剩余部分径流通过管网、泵站外排,从而可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标准,缓减城市内涝的压力。
现有的透水混凝土基本上满足“海绵体”的要求,弥补了普通混凝土的不透水性,是一种生态环保型混凝土。它与普通混凝土不同的是既有一定的抗压强度,又具有一定的透水透气性。比如,中国发明专利CN101190833A公开了一种透水混凝土及其制作方法,该方法以水泥为胶凝材料,以天然石子或矿渣废料为骨料,但是其制备方法较复杂,且所需原料较多,生产成本较高,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有限。此外使用普通混凝土和现有透水混凝土的传统混凝土砖也不具备增加城市绿化的能力。
发明内容
为了更经济、简便、环保、有效的解决城市热岛效应和城市内涝问题,建设海绵城市,有必要发明一种新型混凝土砖用于城市配套设施建设。海绵体混凝土砖是指含有园林废弃物的,能够像海绵一样能够吸水、蓄水、渗水和净水的混凝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凝土砖,由混凝土制备而成,该混凝土的成分包括园林废弃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普陀区社区绿化管理所;上海江叶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市绿化管理指导站,未经上海市普陀区社区绿化管理所;上海江叶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市绿化管理指导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2944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