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关鼠仓的双闸门捕鼠器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826664.8 | 申请日: | 2015-11-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542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06 |
| 发明(设计)人: | 孙素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聚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M23/08 | 分类号: | A01M23/08;A01M23/2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10499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关 闸门 捕鼠器 及其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关鼠仓的双闸门捕鼠器,特别是供城乡家庭、餐饮业、食品店、果疏店、粮仓、农田、以及国家粮库使用的捕鼠器的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鼠害遍布世界各地,凡是有人和牲畜居住的地方,以及农事活动的地方都可以见到它们的踪迹,老鼠糟蹋粮食非常严重,据有关部门统计,一只老鼠在粮仓里居住一年,可以吃掉粮食11-15.5kg,同时排泄2-3.5万粒粪便,污染粮食41kg,我国常见的害鼠有20多种,它们对水稻、小麦、玉米、豆类、甘蔗、以及瓜果和蔬菜均有不同程度的危害,二十世纪80年代初,鼠害发生面积呈上升趋势,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农田鼠害严重发生,经过几年的大面积防治行动,到80年代后期鼠害有所缓解,但进入90年代以后,由于各地放松了对鼠害的防治,加之受异常气候的影响,鼠害再次回升。
现市面上公知的捕鼠器产品,设计构造较为简单,技术含量低下,存在一定的缺陷,尤其是在捕鼠器的做工精度上、灵敏度上、捕鼠效率上、以及新颖性和实用性上成了该类产品的一个技术瓶颈,其产品主要是基于对老鼠的电击捕杀而设计制造的,达到对老鼠的一般捕杀的目的而设计的,不能解决人们使用此类捕鼠器成为城乡家庭、餐饮业、食品店、果疏店、粮仓、农田、以及国家粮库使用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关鼠仓的双闸门捕鼠器及其制作方法,以解决城乡家庭、餐饮业、食品店、果疏店、粮仓、农田、以及国家粮库在使用双闸门捕鼠器的过程中达到经济实用和捕鼠效率显著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具有关鼠仓的双闸门捕鼠器及其制作方法,包括捕鼠笼、自动闸门、诱饵式踏板、鼠通道、鬼门关、自动关鼠仓,其特征在于:其双闸门捕鼠器上部的右边依次设置有第一硬体圆锥闩、第一硬体圆锥闩的左侧和右侧均设置有第一游动间隙滑槽、第一助力弹簧垫、第一助力弹簧垫的右边设置有第一固定滑杆、左边设置有第一固定杆,双闸门捕鼠器上部的左边依次设置有第二硬体圆锥闩、第二硬体圆锥闩的左侧和右侧均设置有第二游动间隙滑槽、第二助力弹簧垫、第二助力弹簧垫的左边设置有第二固定滑杆、右边设置有第二固定杆,第一助力弹簧垫和第二助力弹簧垫以及第一硬体圆锥闩和第二硬体圆锥闩均由尼龙软质拉线连接,尼龙软质拉线的中段连接有一通向捕鼠笼中心处的金属发杆,金属发杆的下端设置有诱饵式踏板,捕鼠笼右边的第一门框上设置有第一滑行槽和第一闸门,第一闸门下面的中心设置有第一圆形孔,捕鼠笼左边的第二门框上设置有第二滑行槽和第二闸门,第二闸门下面的中心设置有第二圆形孔,捕鼠笼的左侧和右侧均开有圆形孔,捕鼠笼的右侧设置有鼠通道,鼠通道右边的自动关鼠仓上设置有一天窗,天窗的下口设置有磁铁条,关鼠仓内部的左侧设置有一鬼门关。
上述设计中,本发明采用双闸门捕鼠器装置,以针对家庭、餐饮业、食品店、果疏店、粮仓、农田、以及国家粮库使用的不同需要。如对家庭人员需要捕杀老鼠的来说,本发明对其启用双闸门捕鼠器捕杀处理。
与现有技术(在现有捕鼠器的基础上)相比,本发明针对现有捕鼠器,增加了捕鼠笼、自动闸门、诱饵式踏板、鼠通道、鬼门关、自动关鼠仓等设置。本发明中,捕鼠笼对老鼠有很好的欺骗性和逮捕效果,老鼠不论从哪一个笼口进入,都能使自动闸门同时突然关闭,从而达到捕杀各种老鼠的目的;自动闸门、诱饵式踏板对老鼠更具欺骗性和捕鼠效率,当老鼠进入捕鼠笼后,会到处寻找食物,很快会食用笼中撒放的少量诱饵,老鼠抵不住可口诱饵的诱惑而脚踏诱饵式踏板而引发自动闸门突然关闭,同时,老鼠被生擒,被捕获后的老鼠无法逃脱;鼠通道、鬼门关、以及自动关鼠仓能进一步将老鼠自动禁闭或处死,老鼠被生擒后,便在捕鼠器内到处逃窜,妄想逃跑,哪里有通道便往哪里跑,让老鼠不知不觉的误入一条不归之路,当老鼠通过鼠通道、鬼门关、以及自动关鼠仓时,已是自已把自已送上了刑场,由于老鼠向鼠通道、鬼门关、以及自动关鼠仓逃窜时误撞鬼门关中的单向门板,此单向门板只能进而不能出,老鼠只能被关进自动关鼠仓而死亡;此技术经济实用,造型美观,灵敏度高,一触即发,有较高的捕鼠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聚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聚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2666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