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培训电气设备操作的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825640.0 | 申请日: | 2015-11-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5511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6 |
| 发明(设计)人: | 屈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9B9/00 | 分类号: | G09B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韩建伟;李嫄 |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面板 视频 培训 音频输出模块 电气设备 文字信息 演示 头盔 讲解 计算机 考核 数据库 电力领域 蓝牙模块 无线连接 无线通讯 盔体 适配 摄像机 输出 保存 拍摄 员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培训电气设备操作的系统。该系统包括:设置有数据库的计算机,数据库用于保存各个培训课题的3D演示视频、对3D演示视频进行讲解的讲解音频、用于对培训课题进行考核的3D场景以及对应于3D场景的文字信息;3D头盔,3D头盔包括显示面板、音频输出模块、用于与计算机无线通讯的蓝牙模块以及与操作员头部适配的盔体,在对操作员进行培训时,显示面板用于显示3D演示视频,音频输出模块用于输出讲解音频,在对操作员进行考核时,显示面板用于显示3D场景和文字信息;3D摄像机,与计算机无线连接,摄像机用于在对操作员进行考核时,拍摄操作员的操作视频。本发明解决了在电力领域中对员工进行培训的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安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培训电气设备操作的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逐步推进,大量新产品、新设备和新工具广泛应用,以及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信息沟通渠道和方式极大丰富,传统式安全培训从以下方面显示出不足:一是被动型培训效果差,员工主动参与机会少,培训缺乏积极性;二是培训方式单一,员工通过短时间培训难以迅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术;三是一些重大安全事故的真实场景无法再现,员工培训直观感受不足,培训效果往往不理想;四是安全培训缺乏系统性,现有安全培训往往作为生产技能培训的一部分,培训基地也并非专为安全培训设计,培训项目缺乏针对性和全面性。
针对在电力领域中对员工进行培训的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培训电气设备操作的系统,以至少解决在电力领域中对员工进行培训的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培训电气设备操作的系统,该系统包括:设置有数据库的计算机,数据库用于保存各个培训课题的3D演示视频、对3D演示视频进行讲解的讲解音频、用于对培训课题进行考核的3D场景以及对应于3D场景的文字信息,其中,3D场景包括一个设备间,设备间内包括多个运行中的电气设备,文字信息用于描述电气设备的运行状况;3D头盔,3D头盔包括显示面板、音频输出模块、用于与计算机无线通讯的蓝牙模块以及与操作员头部适配的盔体,在对操作员进行培训时,显示面板用于显示3D演示视频,音频输出模块用于输出讲解音频,在对操作员进行考核时,显示面板用于显示3D场景和文字信息;3D摄像机,与计算机无线连接,3D摄像机用于在对操作员进行考核时,拍摄操作员的操作视频,其中,计算机基于从操作视频中识别出的动作信息判断操作员的模拟操作是否正确,动作信息用于描述操作员进行模拟操作时的手部动作。
进一步地,3D头盔还包括耳麦,在对操作员进行考核时,为每个操作员配备一个3D头盔,每个操作员对应于设备间内的一个电气设备,多个操作员通过3D头盔进行实时语音交流,其中,多个3D头盔以计算机为信息中转站进行通信。
进一步地,该系统还包括反馈手套,反馈手套包括手套、锂电池、无线通讯模块、单片机、设置在手套的手指部位的微型振动器以及设置在手套的掌背部位的脉冲发生器,微型振动器、脉冲发生器、锂电池以及无线通讯模块与单片机连接,单片机用于根据计算机发送的控制指令控制脉冲发生器和/或微型振动器,手套内与各个手指指腹相接触的部位设置有与脉冲发生器连接的金属丝,脉冲发生器用于生成低电压脉冲。
进一步地,控制指令包括用于指示微型振动器以不同振动模式振动的第一控制子指令,在操作员通过3D头盔观看3D演示视频并按照3D演示视频进行模拟操作时,计算机基于3D摄像机拍摄到的视频确定操作员进行模拟操作的操作动作的规范指数,并基于规范指数生成并发送第一控制指令,其中,规范指数用于描述操作动作与正确动作间的相似程度。
进一步地,在操作员通过3D头盔观看3D演示视频的过程中,音频输出模块和耳麦还用于与培训师端的设备传输语音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未经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2564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换热器高分子密封胶条
- 下一篇:高效散热外齿铝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