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破伤风用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825456.6 申请日: 2015-11-24
公开(公告)号: CN105267879A 公开(公告)日: 2016-01-27
发明(设计)人: 严中明 申请(专利权)人: 严中明
主分类号: A61K36/9066 分类号: A61K36/9066;A61K36/899;A61P31/04;A61P21/02;A61K35/36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66000 山东省青岛***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治疗 破伤风 中药 组合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中药配制药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破伤风用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中医论破伤风,论曰,破伤风因卒暴伤损,风邪袭之,传播经络,使寒热更作,身体反强,口噤不开,甚者邪气入脏,则不可治。若疮久不瘥,荣卫虚弱,肌肉不生,疮眼不合者,风邪亦能外入。而致破伤风。

破伤风致病菌是破伤风梭菌,为专性厌氧,革兰染色阳性。以芽胞状态分布于自然界,尤以土壤中为常见。此菌对环境有很强的抗力,能耐煮沸。发病主要因素就是缺氧环境。创伤时,破伤风梭菌可污染深部组织(如盲管外伤、深部刺伤等)。如果伤口外口较小,伤口内有坏死组织、血块充塞,或填塞过紧、局部缺血等,就形成了一个适合该菌生长繁殖的缺氧环境。如果同时存在需氧菌感染,后者将消耗伤口内残留的氧气,使本病更易于发生。破伤风症状是全身乏力、头晕、头痛、咀嚼无力、局部肌肉发紧、扯痛、反射亢进等。典型症状是在肌紧张性收缩(肌强直、发硬)的基础上,阵发性强烈痉挛,通常最先受影响的肌群是咀嚼肌,随后顺序为面部表情肌、颈、背、腹、四肢肌,最后为膈肌。相应出现的征象为:张口困难(牙关紧闭)、蹙眉、口角下缩、咧嘴“苦笑”、颈部强直、头后仰;当背、腹肌同时收缩,因背部肌群较为有力,躯干因而扭曲成弓、结合颈、四肢的屈膝、弯肘、半握拳等痉挛姿态,形成“角弓反张”或“侧弓反张”;膈肌受影响后,发作时面唇青紫,通气困难,可出现呼吸暂停。上述发作可因轻微的刺激,如光、声、接触、饮水等而诱发。

现有技术中,如2014106374963公开了一种治疗破伤风的中药制剂,选择的中药原料及重量份分别是:天南星15份、乌梢蛇10份、威灵仙12份、蝉衣15份、白僵蚕20份、天麻15份、防风18份、草乌15份、白菊花30份、白附子9份、全蝎10份。再如2015104665494公开了治疗破伤风的中药,关白附5-8份,入地金牛3-5份,土牛膝3-10份,白丁香2-5份,地菍2-5份,三叉苦3-8份,大血藤5-15份,重楼3-8份,蛇莓2-5份,玳瑁5-8份,九仙草3-5份,洋金花3-5份,罗勒2-4份,羊角参2-9份。现有技术中还有若干林林总总的治疗破伤风的各种组合物,但是其仅是罗列治疗例,而无任何动物实验或致病菌实验数据验证。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配比简单,使用方便,针对破伤风治疗效果好,抑制破伤风梭菌效果好的一种治疗破伤风用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以现有技术为基础,提供一种配比简单,使用方便,针对破伤风治疗效果好,抑制破伤风梭菌效果好的一种治疗破伤风用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破伤风用中药组合物,包括按照质量单位配制的杀菌组和治疗组,其中:

杀菌组为:黄芩、龙胆、地榆、升麻、红藤、莪术、厚朴、荆芥、石斛各60-80g;

治疗组为:败酱草、赤小豆、白芷各40-60g,竹叶、栀子、野菊花、紫花地丁、川乌、防己、大蓟、地榆各30-50g,血余炭、花生衣、川芎、延胡索、乳香、没药、儿茶、血竭各20-40g,甘草10-30g。

或者,治疗破伤风用中药组合物,包括按照质量单位配制的杀菌组和治疗组,其特征在于:

杀菌组为:黄芩、龙胆、地榆、升麻、红藤、莪术、厚朴、荆芥、石斛各60-70;

治疗组为:败酱草、赤小豆、白芷各40-50g,竹叶、栀子、野菊花、紫花地丁、川乌、防己、大蓟、地榆各30-40g,血余炭、花生衣、川芎、延胡索、乳香、没药、儿茶、血竭各20-30g,甘草10-20g。

或者,包括按照质量单位配制的杀菌组和治疗组,其特征在于:

杀菌组为:黄芩、龙胆、地榆、升麻、红藤、莪术、厚朴、荆芥、石斛各50-80g;

治疗组为:败酱草、赤小豆、白芷各50-60g,竹叶、栀子、野菊花、紫花地丁、川乌、防己、大蓟、地榆各40-50g,血余炭、花生衣、川芎、延胡索、乳香、没药、儿茶、血竭各30-40g,甘草20-30g。

或者,包括按照质量单位配制的杀菌组和治疗组,其特征在于:

杀菌组为:黄芩、龙胆、地榆、升麻、红藤、莪术、厚朴、荆芥、石斛各55-75g;

治疗组为:败酱草、赤小豆、白芷各45-55g,竹叶、栀子、野菊花、紫花地丁、川乌、防己、大蓟、地榆各35-45g,血余炭、花生衣、川芎、延胡索、乳香、没药、儿茶、血竭各35-35g,甘草15-25g。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严中明,未经严中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2545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