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载重汽车的抱紧式制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824067.1 | 申请日: | 2015-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7603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8 |
发明(设计)人: | 夏海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中尔轮式制动车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65/10 | 分类号: | F16D65/10;F16D65/807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胡建平 |
地址: | 442013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动蹄 驱动臂 制动轮 载重汽车 联动机构 制动底板 制动装置 驱动轴 抱紧 螺栓 散热翅片 散热效果 制动性能 外侧端 外周面 铰接 轮毂 内周 配置 凸台 对称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载重汽车的抱紧式制动装置,包括制动底板、制动蹄和制动轮,制动蹄的一端与制动底板相铰接,制动轮的外周面与制动蹄的内周面相配置,制动蹄的另一端与联动机构相配置,联动机构包括驱动轴、左驱动臂和右驱动臂,左、右驱动臂对称设于驱动轴的两端,制动轮的外侧端面上设有凸台和散热翅片,通过螺栓与轮毂相连。本发明制动性能可靠,散热效果好,适用性能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制动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载重汽车的抱紧式制动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鼓式制动虽经多次改进其制动性能已趋完善,但在负荷较重或下长坡情况下刹车或紧急制动,往往制动滞后,制动距离变长,制动后回位不彻底造成拖刹,成为车辆行驶中油耗增加等重大安全隐患,而且凸轮制动的接触面小,应力大,撑开量小,可靠性能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载重汽车的抱紧式制动装置,它不仅结构简单,设置合理,而且制动灵敏反应快,重量轻,回位彻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载重汽车的抱紧式制动装置,包括制动底板、制动蹄和制动轮,所述制动底板为椭圆盘,制动底板的一端设有圆孔,制动底板的另一端设有铰接座;所述制动蹄的一端与所述铰接座相铰接,所述制动轮的外周面与制动蹄的内周面相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蹄的另一端与联动机构相配置,所述联动机构包括驱动轴、左驱动臂和右驱动臂,所述左、右驱动臂对称设于所述驱动轴的两侧。
按上述方案,所述制动蹄包括蹄片和制动摩擦片,蹄片包括左蹄片和右蹄片,左、右蹄片均为半圆弧形的片状结构,左、右蹄片的开口相对设置,左、右蹄片的一端均开有铰接孔通过蹄片轴与所述铰接座相铰接,左、右蹄片另一端通过回位簧相连,左、右蹄片另一端的端头中部向内开有“U”型槽,所述“U”型槽的两侧板上对称开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安设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外侧端头设有定位销,所述定位销与回位簧的端头相连;所述制动摩擦片为圆弧片,制动摩擦片分别安设于所述左、右蹄片的内周面上。
按上述方案,所述驱动轴为一端头部设有“S”型凸块的圆柱体结构,所述“S”型凸块两端为对称设置的左、右翼块,所述左、右翼块为两个旋转半径递增的弧形翼块,左、右翼块的外侧端面中心设有定位轴;所述左、右驱动臂均为一端设有弧形开口凹槽另一端设有连接孔的结构,所述弧形开口凹槽的外侧边上设有定位孔,左、右驱动臂的弧形开口凹槽分别与左、右翼块相配置,并通过定位轴相铰接,左、右驱动臂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轴相铰接。
按上述方案,所述制动轮为圆柱筒体结构,制动轮的外侧边设有连接法兰,所述连接法兰沿周向均匀间隔设有数个凸台,所述凸台中心设有螺孔。
按上述方案,所述连接法兰上均匀间隔设有散热翅片。
按上述方案,所述制动轮的内壁沿周向均布数个筋条。
按上述方案,所述左、右蹄片的内周面上分别安设有两块所述制动摩擦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提供了一种载重汽车的抱紧式制动装置,通过联动机构使制动蹄与制动轮形成抱紧的制动效果,取消了传统的制动凸轮,大大减少了制动时间,缩短刹车距离,从而降低道路交通事故的隐患;2、本发明设计合理,应力接触面大,应力小,可靠性高,且撑开量大,维修量减少,使用寿命长;3、制动轮上设有凸台结构与轮毂相联,减小接触面积,减少热传导量;4、制动轮的连接法兰上设有散热翅片,增加散热功能,优化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拆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制动状态的正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制动状态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松开状态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制动轮的轴测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中尔轮式制动车桥有限公司,未经湖北中尔轮式制动车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2406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