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核电用超密实混凝土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823415.3 | 申请日: | 2015-11-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301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7 |
| 发明(设计)人: | 张雄;何燕;顾明东;洪万领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4B24/32 | 分类号: | C04B24/32;C08F283/06;C08F220/06;C08F222/06;C08F220/14 |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王小荣 |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核电 密实 混凝土 羧酸 水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核电用超密实混凝土聚羧酸减水剂,其特征在于,该减水剂每100份包括以下组分及重量份含量:分散型醚类聚羧酸减水剂50-55份,保坍型醚类聚羧酸减水剂20-25份,缓凝剂3-5份,消泡剂0.01-0.05份,保水剂1-3份,减缩剂1-2份,防腐剂0.1-0.3份,水为余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用超密实混凝土聚羧酸减水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分散型醚类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1)将聚醚大单体与氧化剂一起加入到水中,充分搅拌溶解,制得混合溶液;
(1-2)按不饱和单体I与聚醚大单体的质量比为12-12.3:100,将不饱和单体I与水混合制得溶液A1料;
(1-3)将还原剂、链转移剂与水混合制得溶液B1料;
(1-4)将溶液A1料、溶液B1料匀速滴加至混合溶液中,溶液A1料的滴加速度为27-50g/小时,溶液B1料的滴加速度为25-35g/小时,控制溶液B1料在溶液A1料滴加完后半小时滴加完成;
(1-5)待溶液A1料、溶液B1料滴加完后,继续搅拌反应10-30分钟,再加入碱溶液中和至pH为6.5-7,即制得所述的分散型醚类聚羧酸减水剂;
所述的保坍型醚类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2-1)将聚醚大单体与氧化剂一起加入到水中,充分搅拌溶解,制得混合溶液;
(2-2)按不饱和单体II与聚醚大单体的质量比为12-12.3:100,将不饱和单体II与水混合制得溶液A2料;
(2-3)将还原剂、链转移剂与水混合制得溶液B2料;
(2-4)将溶液A2料、溶液B2料匀速滴加至混合溶液中,溶液A2料的滴加速度为27-50g/小时,溶液B2料的滴加速度为25-35g/小时,控制溶液B2料在溶液A2料滴加完后半小时滴加完成;
(2-5)待溶液A2料、溶液B2料滴加完后,继续搅拌反应10-30分钟,再加入碱溶液中和至pH为6-6.5,即制得所述的保坍型醚类聚羧酸减水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核电用超密实混凝土聚羧酸减水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不饱和单体I包括丙烯酸、马来酸酐或甲基丙烯磺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不饱和单体II包括丙烯酸、马来酸酐或甲基丙烯酸甲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核电用超密实混凝土聚羧酸减水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不饱和单体I与不饱和单体II的质量比为1-2: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核电用超密实混凝土聚羧酸减水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醚大单体为相对分子量为2000-3000的甲基烯丙基聚氧乙烯醚。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核电用超密实混凝土聚羧酸减水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氧化剂为过硫酸铵、双氧水或过硫酸钾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的还原剂为L-抗坏血酸,所述的链转移剂为巯基丙酸或巯基乙酸中的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核电用超密实混凝土聚羧酸减水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氧化剂的加入量为总单体质量的1.5-2%,所述的还原剂的加入量为总单体质量的0.1-0.5%,所述的链转移剂的加入量为总单体质量的0.3-0.6%。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用超密实混凝土聚羧酸减水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散型醚类聚羧酸减水剂为改性烯丙基聚氧乙烯醚或改性聚乙二醇单甲醚中的一种,所述的保坍型醚类聚羧酸减水剂为改性烯丙基聚氧乙烯醚或改性聚乙二醇单甲醚中的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用超密实混凝土聚羧酸减水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凝剂为葡萄糖酸钠、六偏磷酸钠或蔗糖中的一种,所述的消泡剂为聚醚类消泡剂或聚醚改性有机硅消泡剂中的一种,所述的保水剂为三聚磷酸钠或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所述的减缩剂为三乙醇胺或三异丙醇胺中的一种,所述的防腐剂为对羟基苯甲酸甲酯或亚硝酸钠中的一种。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电用超密实混凝土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是将所述的组分按重量份混合均匀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2341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混凝土减水剂
- 下一篇:一种活性粉末混凝土高效能激发剂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