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电涡流缓速器控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19006.6 | 申请日: | 2015-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918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陈仁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科瑞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7/28 | 分类号: | B60L7/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涡流 缓速器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涡流缓速器控制系统,具体是指一种新型电涡流缓速器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电涡流缓速器是一种汽车辅助制动装置,俗称电刹,主要应用于大型客车、城市公交车辆及重型卡车。该装置安装在汽车驱动桥与变速箱之间,通过电磁感应原理实现无接触制动。
随着电涡流缓速器的普及,同时客车上电气系统的日益增多,电涡流缓速器与其他电气系统如ABS系统、发动机控制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换越来越多,而传统的电信号控制方式导致电涡流缓速器控制系统线束越来越复杂,增加了成本,降低了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传统的电涡流缓速器控制系统线束复杂,不仅增加了成本,而且降低了可靠性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电涡流缓速器控制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新型电涡流缓速器控制系统,包括电涡流缓速器,单片机,分别与单片机相连接的电源模块、制动踏板、档位开关、脉冲信号采集单元、开关量信号处理单元、分别CAN总线数据收发单元和制动车灯驱动单元,与CAN总线数据收发单元相连接的汽车主控单元和行车电脑,以及与开关量信号处理单元相连接的电涡流缓速器驱动单元;所述电涡流缓速器则分别与脉冲信号采集单元和电涡流缓速器驱动单元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开关量信号处理单元由开关量处理电路,与开关量处理电路相并联的闭环检测电路组成;所述开关量处理电路的输入端与单片机相连接、其输出端则与电涡流缓速器驱动单元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开关量处理电路由光电耦合器U1,三极管VT1,一端作为该开关量处理电路的输入端、另一端则经电阻R2后与光电耦合器U1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的电阻R1,正极与电阻R1和电阻R2的连接点相连接、负极则与光电耦合器U1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接的同时接地的电容C1,串接在三极管VT1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电阻R3,以及一端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另一端则形成该开关量处理电路的输出端的电阻R4组成;所述光电耦合器U1的第一输出端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其第二输出端则接地。
所述的闭环检测电路则由场效应管MOS,三极管VT2,光电耦合器U2,P极与场效应管MOS的漏极相连接、N极则经电阻R1后与电容C1的正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一端与场效应管MOS的栅极相连接、另一端则经电阻R8后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的电阻R7,一端与场效应管MOS的源极相连接、另一端则与电阻R7和电阻R8的连接点相连接的电阻R6,以及正极顺次经电阻R5和电阻R4后与三极管VT1的集电极相连接、负极则与光电耦合器U2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的电容C2组成;所述光电耦合器U2的负极输入端接地、其第一输出端则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其第二输出端则接地;所述三极管VT2的发射极接地。
本发明较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与现有的电涡流缓速器控制系统相比较,其实现了车辆信号的共享,减少了车辆上的线束,可提高电涡流缓速器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并且降低制造成本。
(2)本发明可以对电涡流缓速器的驱动信号进行处理并检测,避免系统发出的驱动信号出现错误而造成电涡流缓速器损坏或影响其制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框图。
图2为本发明的开关量信号处理单元的电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新型电涡流缓速器控制系统,其由电涡流缓速器,脉冲信号采集单元,电涡流缓速器驱动单元,开关量信号处理单元,单片机,制动踏板,档位开关,电源模块,CAN总线数据收发单元,制动车灯驱动单元,汽车主控单元以及行车电脑12部分组成。
其中,单片机作为本发明的控制中心,其分别与电源模块、制动踏板、档位开关、脉冲信号采集单元、开关量信号处理单元、CAN总线数据收发单元以及制动车灯驱动单元相连接。所述汽车主控单元和行车电脑则分别与CAN总线数据收发单元相连接。所述电涡流缓速器驱动单元则与开关量信号处理单元相连接。所述电涡流缓速器则同时与脉冲信号采集单元以及电涡流缓速器驱动单元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科瑞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成都科瑞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190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伸缩电动汽车
- 下一篇:一种塑料离合主缸和离合踏板底板的连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