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硬态及半硬态镀锡铜线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17384.0 | 申请日: | 2015-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042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姚锡福;邱铁龙;邱鹏;杜昌坡;张锡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宏远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3/00 | 分类号: | H01B13/00;H01B13/22;C23C2/08;C23C2/38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新天方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104 | 代理人: | 李道平 |
地址: | 300350 天津市津南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半硬态 镀锡 铜线 制造 方法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铜线镀锡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硬态及半硬态镀锡铜线制造方法。
(二)背景技术
铜导线镀锡可以防止绝缘橡皮发粘,线芯发黑变脆,并提高其可焊性能。镀锡铜线主要用于橡皮绝缘的矿用电缆、软电线、软电缆和船用电缆等作为导电线芯,以及用作电缆的外屏蔽编织层和电刷线。现有的铜线镀锡方法是对软线进行镀锡,生产出来的铜线较软,机械硬度较差,在保险管等行业的生产中需要镀锡铜线具有一定的硬度,便于镀锡铜线的插拔和铆接,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铜线镀锡方法进行改进,使其能够对硬铜线及半硬铜线进行镀锡,提高镀锡铜线的机械硬度。
(三)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铜线镀锡方法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硬态及半硬态镀锡铜线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方案的一种硬态及半硬态镀锡铜线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大拉:将φ8.0mm电工用铜线坯制成φ2.6mm裸铜线。
(2)、中拉:将合格的裸铜线送入退线架,经拉丝机内眼模拉伸,制得需要线径的铜线,铜线再经过一定的退火电压退火软化,使其成为所需外径的圆软铜线。
(3)、镀锡:检验合格的铜线送入给线架,用清洗剂清洗表面油污、氧化物及杂质,用橡胶刮净杂质,然后用水清洗铜线表面清洗剂及杂质,最后再用清水清洗表面,用橡胶清洁铜线表面,使铜线表面洁净,防止铜粉进入助焊剂。铜线经过助焊剂槽,然后用橡胶将多余的助焊剂刮掉。清洁后的铜线进入锡锅镀锡,用规格眼模将镀锡线上的多余锡刮掉,保证铜线表面涂层光滑均匀,经冷却,清洁镀锡铜线表面,卷取成为所需规格成品。
进一步,所述铜线通过输送装置和回收装置连续快速的通过大拉、中拉和镀锡步骤。
进一步,所述清洁铜线时采用电磁发生器对铜线清洗。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采用此方法制造出来的镀锡铜线具有一定的硬度,可以满足一些特殊行业对镀锡铜线的硬度要求,便于镀锡铜线的插拔和铆接。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工作过程示意图。
图2为中拉过程的示意图。
图3为实际生产控制参数的示意图。
图4为监测数据的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做出简要说明。
实施例1
1、将φ8.0mm电工用铜线坯采用大拉的方法制成φ2.6mm裸铜线。
2、将合格的φ2.6mm裸铜线送入退线架,经拉丝机内眼模拉伸,制得φ0.60mm的铜线,铜线再经过一定的30.5V退火电压及270A退火电流的退火软化,使其成为φ0.60mm外径的半硬态铜线。制得铜线的抗拉强度为32.7KG/MM2,延伸率为12—14%。
3、检验合格的半硬态铜线送入给线架,用清洗剂清洗表面油污、氧化物及杂质,用橡胶刮净杂质,然后再用水清洗铜线表面清洗剂及杂质,最后再用清水清洗表面,用橡胶清洁铜线表面,使铜线表面洁净,防止铜粉进入助焊剂。铜线经过助焊剂槽后用橡胶将多余的助焊剂刮掉。清洁后的铜线进入锡锅镀锡,用规格眼模将镀锡线上的多余锡刮掉,保证铜线表面涂层光滑均匀,经冷却,清洁镀锡铜线表面,卷取成为所需规格成品。
通过对比图3中的数据可知,与软态镀锡铜线相比硬态及半硬态的镀锡铜线的抗拉强度更高,延伸率较低,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能够完成插拔和铆接等工序。
通过对比图4中的数据可知,硬态及半硬态的镀锡铜线与软态镀锡铜线在标准润湿力、焊接时间上相差无几,操作上不会变复杂,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能够完成插拔和铆接等工序。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宏远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宏远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1738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线缆材料回收装置
- 下一篇:一种贴合辅助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