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压交直流混合配电系统用连接变流器的控制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815651.0 | 申请日: | 2015-11-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5650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9 |
| 发明(设计)人: | 何桂雄;闫华光;蒋利民;钟鸣;苗丽芳;陈宋宋;陈红坤;胡文燕;王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武汉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2J3/38 | 分类号: | H02J3/38;H02J3/16;H02J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压 直流 混合 配电 系统 连接 变流器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低压交直流混合配电系统用连接变流器的控制方法,通过判断低压交直流混合配电系统的目标运行模式;若目标运行模式为并网运行模式,则根据并网控制目标,判断并网运行模式下的直流母线电压变化值并控制连接变流器进行控制操作若目标运行模式为孤岛运行模式,根据孤岛控制目标,判断孤岛运行模式的低压交流侧与低压直流侧的过负荷及轻负荷状态并控制连接变流器进行控制操作。本发明提出的方法简单、可靠且有效,在详细分析混合配电系统的并网和孤岛运行模式基础上,针对两种运行模式分别提出相应的连接变流器控制方法;避免了复杂的控制结构切换;且减小了运行损耗,易于工程实现;进而有效保证了目前低压交直流混合配电系统的正常运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变流器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压交直流混合配电系统用连接变流器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住宅供电源逐步朝多种类、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如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等。另外,节能灯、个人电脑等常见家用电器内部通常使用直流电工作,为了降低电力消耗,空调器、洗衣机等旋转类设备逐渐转向含直流环节的变频器驱动或直流无刷电机发展。综上可知,分布式供电源和家庭用电负荷所表现出的直流特性日趋明显,未来配电网将会出现直流与交流共享市场的格局。
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经济性,降低单纯的交流或直流侧在应用中因多重AC/DC或DC/AC变换引起的功率损耗、谐波电流及控制难度,交直流混合配电系统得到了国内外的重视与研究。在低压交直流混合配电系统中,连接变流器控制着直流侧母线和交流侧母线间的能量流动,在交直流混合配电系统中担任着重要的支撑和协调角色,对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低压交直流混合配电系统中连接变流器控制方法有:(1)集中能量控制方法,需依靠可靠的通信系统,增加了系统成本;(2)分布式控制方法。存在问题是连接变流器始终处于功率传输状态,增大了运行损耗;孤岛模式下仅考虑交流侧或直流侧的能量平衡,不能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功率的协调分配。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低压交直流混合配电系统用连接变流器的控制方法,该方法简单、可靠且有效,在详细分析混合配电系统的并网和孤岛运行模式基础上,针对两种运行模式分别提出相应的连接变流器控制方法;避免了复杂的控制结构切换;且减小了运行损耗,易于工程实现;进而有效保证了目前低压交直流混合配电系统的正常运行。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低压交直流混合配电系统用连接变流器的控制方法,所述低压交直流混合配电系统中设有连接变流器、储能装置和能量管理单元,所述连接变流器两端分别连接低压直流侧母线和低压交流侧母线;
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判断所述低压交直流混合配电系统的目标运行模式;
若所述目标运行模式为并网运行模式,则进入步骤2;
若所述目标运行模式为孤岛运行模式,则进入步骤4;
步骤2.确定所述连接变流器的并网控制目标;
步骤3.根据所述并网控制目标,判断所述并网运行模式下的直流母线电压变化值并控制所述连接变流器进行控制操作;进入步骤6;
步骤4.确定所述连接变流器的孤岛控制目标;
步骤5.根据所述孤岛控制目标,判断所述孤岛运行模式的所述低压交流侧与低压直流侧的过负荷及轻负荷状态并控制所述连接变流器进行控制操作;
步骤6.维持当前的控制状态,直到接收到更新所述目标运行模式的命令,返回步骤1。
优选的,所述步骤2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武汉大学,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1565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