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治疗肺气肿的中药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814574.7 | 申请日: | 2015-11-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879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 发明(设计)人: | 包莉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包莉丽 |
| 主分类号: | A61K36/86 | 分类号: | A61K36/86;A61P1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30 | 代理人: | 赵永强 |
| 地址: | 3151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治疗 肺气肿 中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肺气肿的中药。
背景技术
肺气肿是多由慢性支气管病发展而来,以咳嗽、气喘为主症,日久可累及脾、肾、心的慢性肺系疾患。中医认为肺司呼吸,与天气相通,空气中的尘浊之物随气入于肺中,妨碍气机,则肺失宣肃,尘浊难出,日久尘浊壅积,阻于肺脏,气道不利而胀满。肺合皮毛,六淫外邪乘虚而入,浸淫肺脏,肺气不宣,浊气不出,清气难入,滞于肺脏,则急性发作。中医认为脏腑相关,肺主一身之气,诸脏腑懒肺吸入自然界清气和宣布血气以养,肺病则百脉失朝,血脉不利,导致诸脏腑受累而变证丛生,常累及心、肝、脾、。肾。心与肺同居胸中,以脉相连,肺虚而痰瘀阻滞,百脉失朝,则心脉瘀滞,心血不利,血停心中,表现心胀、心悸。肝属木而需肺金以制,方能肝阳不亢而不化风内动,肺虚则肝失制,肝风内动,煽动痰瘀,蒙蔽清窍,表现为神志昏迷、手足抽搐。脾胃主运化,肺主肃降以资运化,肺虚痰瘀阻滞,资脾胃不力,则脾虚,运化失常,清气不升,浊气不降,则纳差、腹胀或便秘或腹泻。及肾则肺肾两虚,气化不利,水湿不化,表现为水肿。五脏俱虚则气脱,表现为喘脱证候。中医认为正虚则不耐气候变化,邪气极易内侵,故肺气肿常因气候变化加重,或外感而急性发作。
本发明所涉及药材研究现状如下:
败酱草【别名】黄花败酱、龙芽败酱、黄花龙牙。【来源】本品为败酱草科植物黄花龙芽,白花败酱(苦斋),以根状茎和根、全草入药。根春秋季节采挖,去掉茎叶洗净,晒干。全草夏秋采割,洗净晒干。【性味】辛、苦,凉。【归经】入胃、大肠、肝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痈排脓,活血行瘀。用于肠痈、肺痈及疮痈肿毒,实热瘀滞所致的胸腹疼痛,产后瘀滞腹痛等症。【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25g。【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罐嘴菜【别名】堇菜、地黄瓜、水白地黄瓜、白花蚶壳草、小犁头草。【来源】堇菜科堇菜属植物堇菜以全草入药。夏季采集,晒干。【性味】苦、微寒。【归经】归肺经。【功能主治】宣肺、祛痰、利咽、排脓、利五脏、补气血、补五劳、养气。咳嗽痰多、咽喉肿痛、肺痈吐脓、胸满胁痛、痢疾腹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小便癃闭。【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摘录】《中华本草》。
葶苈子【别名】大适、大室,蕇蒿、丁历。【来源】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独行菜或播娘蒿的干燥成熟种子。前者习称“北葶苈子”,后者习称“南葶苈子”。夏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搓出种子,除去杂质。【性味】辛、苦,大寒。【归经】归肺、膀胱经。【功能主治】泻肺平喘,行水消肿。用于痰涎壅肺,喘咳痰多,胸胁胀满,不得平卧,胸腹水肿,小便不利;肺原性心脏病水肿。【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注意】肺虚喘咳、脾虚肿满者忌服。【摘录】《中华本草》。
吹云草【别名】吹魂草、公儿草、一碗泡、川风、过路蛇、小腻药、细黄药。【来源】为远志科植物齿果草的全草,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全草,洗净,鲜用或晒干。【性味】味微辛;性平。【归经】入心;肝经。【功能主治】解毒消肿;散瘀止痛。主痈肿疮疡;无名肿毒;喉痹;毒蛇咬伤;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牙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注意】痈疽已溃不宜服,痘疮元气不足不能起发者,不宜服。【摘录】《中华本草》。
陈壶卢瓢【别名】旧壶卢瓢、破瓢、败瓢、败瓠、葫芦壳、葫芦瓢、陈瓠壳。【来源】为葫芦科植物葫芦瓠瓜和小葫芦的老熟果实果壳。采收和储藏:葫芦和瓠瓜:秋末冬初采取老熟果实,切开,除去瓤心种子,打碎,晒干。小葫芦:秋服采取外壳呈黄色的老熟果实,用瓷片刮去外层薄皮后晒干。【性味】味甘;苦;性平。【归经】归肝经。【功能主治】利水;消肿。主水肿;膨胀。【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摘录】《中华本草》。
苦楝根白皮【别名】苦楝、楝树果、楝枣子、苦楝树、森树、翠树、紫花树、川楝皮。【来源】本品为楝科植物川楝或楝的干燥树皮及根皮。春、秋二季剥取,晒干,或除去粗皮,晒干。【性味】苦,寒。【归经】归肝、脾、胃经。【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杀虫。治蛔虫,蛲虫,风疹,疥癣。治游风热毒,风疹恶疮疥癞,小儿壮热,并煎汤浸洗。【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注意】体弱及脾胃虚寒者忌服。【摘录】《中华本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包莉丽,未经包莉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1457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鼠曲草祛痰片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驴痒螨病防治药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