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压汽式毛细驱动海水淡化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10813598.0 | 申请日: | 2015-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3922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0 |
发明(设计)人: | 胡雪蛟;章先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润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04 | 分类号: | C02F1/04;C02F103/08 |
代理公司: | 上海海颂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8 | 代理人: | 陈丽君 |
地址: | 212100 江苏省镇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水淡化蒸发器 海水淡化系统 蒸发冷凝模块 多孔介质 换热模块 降压模块 升压模块 驱动 毛细 淡化 低导热性材料 浓盐水排放 升压 海水淡化 换热管路 热交换器 蒸汽通道 导热板 海水腔 冷凝器 冷凝腔 冷凝热 毛细力 膨胀阀 热损失 压缩机 降压 泵功 补液 显热 舍弃 海水 | ||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压汽式毛细驱动海水淡化系统,包括蒸发冷凝模块、降压模块、换热模块和升压模块,蒸发冷凝模块包括海水淡化蒸发器,海水淡化蒸发器包括海水腔、多孔介质、淡化蒸汽通道、导热板和冷凝腔,降压模块包括降压管路和膨胀阀,换热模块包括换热管路和热交换器,升压模块包括升压管路和压缩机,其特点在于,本发明舍弃了传统淡化技术中的冷凝器,避免海水淡化中最大的热损失‑冷凝热损失,另一方面,本发明利用毛细力驱动海水补液,无需泵功,特别地,使用的多孔介质为低导热性材料,大大降低了浓盐水排放带走的显热损失。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水淡化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高效率利用企业余热工质的热能与动能进行压汽式毛细驱动海水淡化的系统。
背景技术
将海水变成淡水的方法叫海水淡化,其本质是将海水中的盐和水分离。盐水分离的最小功是海水淡化必须消耗能量的下线,只有当分离工程完全可逆时,分离消耗的功才是最小功。由于实际过程不可避免的不可逆性,淡化过程所需的能量是最小功的若干倍,甚至成千上万倍。为了使淡化过程更加经济,应设法使能耗尽量接近最小功。
热法海水淡化技术是一种将海水加热到沸点产生蒸汽,并将蒸汽冷凝成淡水的方法。
热法海水淡化物理数学描述中,汽化潜热是所有能耗中最大的一项,通过合理有效的方法充分回收汽化潜热是热法海淡技术的重要思路。这也促进了多级闪蒸和多效蒸馏法市场的巨大占有率。热法中还有一种淡化方式不可忽视,中国专利号,公开的一种压汽蒸馏法海水淡化,其通过对二次蒸汽的加压升温作为热源加热海水,回收了潜热。
海水淡化技术推广难主要在于能耗大、成本高。从热力学第二定律分析,使用热源温度越低,可用能越少的能量越为经济、节能。SCI期刊Desalination上出现较多低温热法海水淡化新技术,其工作温度在60℃或更低,新的淡化技术极大地提高了能源利用的经济型,对节能余热回收领域给出重要启示。将低温海淡技术同余热废热结合,对节约不可再生资源和缓解淡水资源缺乏具有重大意义。
钢铁、水泥、石化等企业几乎每天都在持续不断向外排放40-50℃的废汽或废水,这部分热源由于温度低,难以进一步回收利用,企业往往是直接对外排放。大量的技术都倾向如何回收利用废汽/废水中的热量,很少有技术关注到废汽/水中蕴藏着的动能。同时回收热工质中的热能和动能,利用动能带动压缩机对蒸汽进行加压升温后再用作海水淡化的热源,具有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汽式毛细驱动海水淡化系统。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压汽式毛细驱动海水淡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蒸发冷凝模块、降压模块、换热模块和升压模块,所述蒸发冷凝模块包括海水淡化蒸发器,所述海水淡化蒸发器包括海水腔、多孔介质、淡化蒸汽通道、导热板和冷凝腔,所述降压模块包括降压管路和膨胀阀,所述换热模块包括换热管路和热交换器,所述升压模块包括升压管路和压缩机;
所述多孔介质、淡化蒸汽通道和导热板依次设置于海水腔和冷凝腔之间,所述海水腔的上下两端依次连通海水进水管路和海水出水管路,所述热交换器设置于换热管路上,所述换热管路内流通有热工质,所述热工质为热源,所述膨胀阀设置于降压管路上,所述降压管路的一端连通淡化蒸汽通道和冷凝腔,另一端连通热交换器的进口,所述压缩机设置于升压管路上,所述升压管路的一端连通热交换器的出口,另一端连通冷凝腔;
所述冷凝腔的下端设有第一冷凝水管路,所述压缩机的底部设有第二冷凝水管路;
上述的一种压汽式毛细驱动海水淡化系统,其中,所述压缩机由水轮机通过连杆轴带动,所述水轮机设置于换热管路上,由换热管路内的热工质带动;
上述的一种压汽式毛细驱动海水淡化系统,其中,所述热工质为工业循环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润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润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135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