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透射/扫描电镜力、热耦合场加载的原位实验平台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13388.1 | 申请日: | 2015-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010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韩晓东;张韬楠;毛圣成;王晓冬;李志鹏;栗晓辰;马东峰;翟亚迪;张剑飞;张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3/225 | 分类号: | G01N23/225;G01N2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刘萍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透射 扫描电镜 耦合 加载 原位 实验 平台 | ||
1.一种透射/扫描电镜力-热耦合场加载的原位实验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加热区、质量块、热沉梁、驱动梁和位移标定梁;其中,衬底用于承载压焊区、连接支撑质量块和加热区;加热区包括加热平台和引线梁两部分;加热平台为三角形,位于器件中心区域,加热区一端搭载样品,另一端连接质量块,加热上表面附有加热电阻和测温电阻;两组驱动梁分别位于质量块与加热区相反的一侧末端,采用电热驱动梁驱动;驱动梁上表面有两层金属薄膜,靠近衬底的下表层为金属粘附层,上表层为金属加热层;质量块为两条矩形平板,连接加热区、热沉梁、驱动梁和位移标定梁;热沉梁为多组矩形梁,位于加热区和驱动梁之间,连接质量块与衬底;位移标定梁为多条梁,位于质量块末端靠近驱动梁,连接质量块与衬底;器件整体呈对称关系,加热区、质量块、热沉梁、驱动梁和位移标定梁都是左右对称分布的,并且热沉梁、驱动梁和位移标定梁关于质量块上下对称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射/扫描电镜力-热耦合场加载的原位实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衬底厚度为440~480μm,外框长度和宽度分别为2.9~3.1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射/扫描电镜力-热耦合场加载的原位实验平台,其特征在于:衬底上表面有矩形压焊区,其为两层金属层,由下至上分别是铂和金,加热区的压焊区长度和宽度为150~200μm,驱动梁的压焊区长度和宽度为200~42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射/扫描电镜力-热耦合场加载的原位实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平台厚度为10~100μm,上表面通过半导体刻蚀工艺制备出加热薄膜和测温薄膜;该薄膜由两层金属薄膜组成,成分与驱动梁表面薄膜成分相同;薄膜宽度和厚度分别为6~10μm和200~500nm;引线梁为八条矩形块,连接加热平台和衬底,表面有金属导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射/扫描电镜力-热耦合场加载的原位实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质量块厚度为60~100μ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射/扫描电镜力、热耦合场加载的原位实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沉梁为四对矩形块,其厚度为60~100μ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射/扫描电镜力、热耦合场加载的原位实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梁为与器件一体的V型梁;驱动梁为5~10对与中心支撑部分长度方向成85~88°夹角的倾斜梁,其厚度为60~100μm;驱动梁一端连接衬底,另一端连接质量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射/扫描电镜力、热耦合场加载的原位实验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位移标定梁厚度为60~100μm,两端分别连接衬底和质量块。
9.制备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射/扫描电镜力、热耦合场加载的原位实验平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平台的制备共经6次光刻完成;首先衬底进行热氧化,然后在其上表面溅射金属粘附层和金属电阻涂层,并进行第一次光刻,去除多余金属形成引线梁上的导线;随后进行第二次光刻,通过掩模版直接在引线梁和压焊区上方蒸发或溅镀金属;接着应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衬底表面生长绝缘层,并进行第三次光刻,去除压焊区表面绝缘层形成压焊区;然后进行第四次光刻,形成衬底正面镂空区域;随后进行第五次光刻,形成完整悬空图形结构,包括加热区、质量块、热沉梁、驱动梁和位移标定梁;最后进行第六次光刻,对加热区的反面进行硅的减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1338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