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治植物根结线虫病的生物药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811051.7 | 申请日: | 2015-11-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304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7 |
| 发明(设计)人: | 杨丁元;刘国顺;栗划;张彦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丁元 |
| 主分类号: | C05G3/02 | 分类号: | C05G3/02;C05F17/00 |
| 代理公司: | 郑州先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1127 | 代理人: | 黄伟 |
| 地址: | 450002 河南省郑州***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防治 植物 线虫病 生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治植物根结线虫病的生物药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根结线虫是世界上危害最严重的植物寄生线虫之一,植物受根结线虫危害后,感染植株地上部往往表现为生长衰退、叶黄、矮化等,地下部最普通和最明显的症状是根部明显肿大,直径1毫米到1厘米甚至1厘米以上不等,叫做根结。在很多情况下,受线虫侵染的根系很容易受到腐生的或弱致病真菌和细菌的次生侵染引起烂根。目前防治根结线虫病的手段较为多样,但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从源头上避免根结线虫的感染,另一类是对已感染有根结线虫的田块采取措施,尽可能降低线虫数量,减轻危害。其中,对于已感染的田块,可以采取销毁病株、水淹、种植拮抗性植物、增施有机肥等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治植物根结线虫病的生物药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对于植物根结线虫病具有很好的防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防治植物根结线虫病的生物药肥,通过下法获得:所述生物药肥由20-40份的植物蛋白、20-40份的植物活性组分以及10-30份的食用菌渣发酵后与10-30份生物炭混合而得。
所述的食用菌渣是指种植食用菌后的废弃物。
所述的植物蛋白为花椒、芥末、油菜的混合物。
所述植物蛋白中花椒、芥末和油菜等质量混合,优选其榨油后去除油的籽粕。
所述的植物活性组分为苦豆、苦参、芥末和油菜的混合物。
苦豆、苦参、芥末和油菜四者的质量比例为:1-3:1-3:3-5:1-3。
利用苦豆、苦参生物碱含量高的特点和芥末油菜中挥发油、香豆素、有机酸含量的优势,通过土壤中微生物的作用,产生一种能抑制根结线虫病的物质,且易被植物吸收利用
将植物蛋白、植物活性组分、食用菌渣分别发酵后再与生物炭混合。
优选的,所述生物药肥的原料重量份组成如下:30份的植物蛋白、30份的植物活性组分、20份的食用菌渣以及20份生物炭。
植物蛋白、植物活性组分、食用菌渣单独发酵时,发酵条件分别为:植物蛋白和食用菌渣发酵温度70℃以上,植物活性组分50-60℃,皆发酵15-30天,具体根据季节气温而定。同时应注意控制准备发酵物料的含水量,发酵前调整植物蛋白和食用菌渣含水质量百分比为35-45%,发酵前的植物活性组分含水质量百分比为65-75%。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治植物根结线虫病的生物药肥,以生物炭作为土壤活化剂,缓释性、调和性好。根据不同作物采取不同施肥方法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韭菜撒施150-250公斤/亩优选200公斤/亩、烟叶条施或穴施50-80公斤/亩、红薯穴施80-100公斤/亩。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治植物根结线虫病的生物药肥及其制备方法,防治效果好,最高可达10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以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
实施例1
防治植物根结线虫病的生物药肥,通过下法获得:
所述生物药肥由30份的植物蛋白、30份的植物活性组分以及20份的食用菌渣发酵后与20份生物炭混合而得。
所述的植物蛋白为花椒、芥末和油菜质量比为1:1:1的混合物;所述的植物活性组分为苦豆、苦参、芥末和油菜的混合物,四者的质量比例为:3:2:4:3。
将植物蛋白、植物活性组分、食用菌渣分别单独发酵后再与生物炭混合。此过程应注意掌握发酵物料水分:发酵前的植物蛋白和食用菌渣含水40%左右,发酵前的植物活性组分含水70%左右。掌握发酵温度:植物蛋白和食用菌渣70℃以上,植物活性组分50-60℃,发酵时间皆为15天。
实施例2
防治植物根结线虫病的生物药肥,通过下法获得:所述生物药肥由20份的植物蛋白、40份的植物活性组分以及10份的食用菌渣发酵后与30份生物炭混合而得。
所述的植物蛋白为花椒、芥末和油菜三者分别榨油后的籽粕(即除去油后的油渣)质量比为1:1:1的混合物;所述的植物活性组分为苦豆、苦参、芥末和油菜的混合物,四者的质量比例为:1:3:3: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丁元,未经杨丁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1105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态磷钾肥及其制备工艺
- 下一篇:一种蟹味菇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