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顶行李架安装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810890.7 | 申请日: | 2015-11-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920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 发明(设计)人: | 古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R9/04 | 分类号: | B60R9/04;B60R9/058 |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江怀勤 |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顶 行李架 安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顶行李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顶行李架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车顶行李架就是加装在车身顶部,用来安全方便地固定行李的支撑架或部件,一般用于两厢式的旅行车、SUV和MPV等车型上,车顶行李架的应用有利于弥补车后行李舱空间不足的问题。
目前市场上的车顶行李架按具体安装方式和结构可分为以下三种:
(1)胶粘式车顶行李架,该种车顶行李架通过胶粘的方式固定在汽车钣金上,由于胶粘的牢固度有限,因此只能作为装饰件,无法实现承载目的;
(2)整体式车顶行李架,该种车顶行李架为由多根铝杆组成的整体框架结构,安装时在铝杆上开孔作为安装孔,通过螺栓或螺柱与汽车钣金固定在一起,并且需要在铝杆上的安装孔处设置橡胶塞以堵住开孔,由于螺栓或螺柱需要穿过橡胶塞并打紧,容易导致橡胶塞变形;
(3)分段式车顶行李架,该种车顶行李架包括三段由铝杆组成的框架结构和盖板,安装时在铝杆上开孔作为安装孔,通过螺栓或螺柱与汽车钣金固定在一起,并在安装位置卡接盖板以遮蔽安装位置,由于安装时需要将三段框架结构分别安装,安装较为繁琐,而且盖板与铝杆之间配合时的间隙面差难以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安装方便、可靠,且安装不易失效的车顶行李架安装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车顶行李架安装结构包括车顶行李架主体、支座、橡胶垫和安装柱,其中,所述车顶行李架主体与所述支座固连,所述橡胶垫定位在所述支座远离所述车顶行李架主体的表面上;所述支座上设置有朝向远离所述车顶行李架主体的表面延伸的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车顶行李架主体构成空腔,所述橡胶垫上设置用于容纳凸起的凸起孔,所述安装柱的一端插入所述空腔中并与所述支座固连,所述安装柱的另一端插入汽车钣金中并与所述汽车钣金固连。
优选地,所述车顶行李架主体为空心杆框架结构,所述车顶行李架主体上设置有延伸进入所述车顶行李架主体的内部的支座安装套,所述支座通过自所述支座穿过的支座螺栓与所述支座安装套的配合固定在所述车顶行李架主体上。
优选地,所述橡胶垫上设置有凸点,所述支座上设置有与所述凸点过盈配合的橡胶垫定位孔。
更优选地,所述橡胶垫和所述支座之间还设置有粘胶层。
优选地,所述空腔内设置与所述支座固连的安装座,所述安装柱与所述安装座螺纹连接。
更优选地,所述安装柱与所述支座间隙配合。
优选地,所述凸起与所述汽车钣金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块。
优选地,所述汽车钣金上设置与所述凸起相对应的凹槽,所述凸起位于所述凹槽中。
更优选地,所述橡胶垫、所述凸起和所述凹槽构成一封闭腔。
本发明提供的车顶行李架安装结构将车顶行李架主体、支座和橡胶垫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并通过安装柱将该整体安装至汽车钣金上,安装方便、可靠,且安装不易失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车顶行李架安装结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爆炸图;
图3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3中A-A向剖示图;
图5为图3中B-B向剖示图;
图6为图3中C-C向剖示与汽车钣金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示如下:
车顶行李架主体-1,支座安装套-11,支座螺栓-12,支座-2,凸起-21,空腔-22,橡胶垫定位孔-23,安装座-24,橡胶垫-3,凸起孔-31,凸点-32,粘胶层-33,安装柱-4,汽车钣金-5,密封块-51,凹槽-52,封闭腔-5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提供的车顶行李架安装结构,包括车顶行李架主体1、支座2、橡胶垫3和安装柱4,其中,所述车顶行李架主体1与所述支座2固连,所述橡胶垫3定位在所述支座2远离所述车顶行李架主体1的表面上,上述固连可通过螺栓连接或焊接等方式实现,上述橡胶垫3的定位方式可采用本领域熟知的结构例如栓孔配合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1089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载手机支架总成
- 下一篇:一种汽车A柱死角消除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