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IDC用户信息管理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10812.7 | 申请日: | 2015-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504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30 |
发明(设计)人: | 季晓;李剑;徐培健;茆剑;管洪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6 | 分类号: | H04L12/26;H04L12/24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黄智明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idc 用户 信息管理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计算机互联网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IDC(互联网数据中心)的用户信息管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IDC网络监控和设备管理,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运维的质量和效率,急需进行改进。
现有的网络流量监控系统,不支持数据库存储数据,仅以图形方式显示统计数据,需要人工进行记录和上报,耗时又有可能产生错误;对于用户网络流量异常缺少即时处理措施,往往为事后分析处理,异常状况很难再现。而用户信息的分析处理需要对用户信息的及时采集归纳以及用户信息与关联设备和端口的对接和对应管理。
在当前的用户信息管理系统中,通过人工绑定用户的关联端口,进行流量等信息的关联。用户合同号信息的录入及与用户信息形成多对多关系,同样需要进行人工指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开发一种管理系统,能够及时自动进行信息的获取和关联,以便及时清楚地呈现,用于后续的对接和管理。
具体来说,本发明采用的是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IDC用户信息管理系统,包括设备信息录入模块、用户信息与合同信息录入模块、端口信息获取模块以及端口信息关联和绑定模块,其特征在于,设备信息录入模块用于录入设备基本信息,当设备IP地址和唯一标识确定后,即认为设备信息填写完毕;用户信息与合同信息录入模块用于填写和维护用户信息和合同信息并确定这些信息的有效性;端口信息获取模块用于根据以上两个模块录入的信息进行端口信息的自动学习和回填;端口信息关联和绑定模块用于在端口信息获取结束后,对用户信息和端口信息进行关联,将端口与用户绑定。
优选地,端口信息的自动学习和回填包括根据录入信息去采集信息,并将采集到的信息进行配置。
更优选,采集信息的过程包括对指定的设备地址根据填写的用户信息进行巡检,对设备反馈的结果信息进行解析与保存。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IDC用户信息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录入设备信息,即录入设备基本信息,当设备IP地址和唯一标识确定后,即认为设备信息填写完毕;录入用户信息与合同信息,即填写和维护用户信息和合同信息并确定这些信息的有效性;获取端口信息,即根据以上两个步骤录入的信息进行端口信息的自动学习和回填;绑定端口信息,即在端口信息获取结束后,对用户信息和端口信息进行关联,将端口与用户绑定。
优选地,端口信息的自动学习和回填包括根据录入信息去采集信息,并将采集到的信息进行配置。
更优选,采集信息的过程包括对指定的设备地址根据填写的用户信息进行巡检,对设备反馈的结果信息进行解析与保存。
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以上技术手段,用户信息与关联端口自动绑定,进行流量等信息的关联,特别是在多对多的情况下,自动关联能为用户信息的管理带来极大的便利性,自动以报表形式呈现,易于及时发现用户网络流量异常,为及时处理带来了高效易用的手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用户信息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
为了能够给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网络服务,我们建立了一套以用户为核心,每一功能设计均以最大化满足业务需求、保证服务质量为中心的系统。系统功能设计以用户为中心,网络状态监控需要与用户需求及时对接,任务管理自动化,因此对用户信息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建立标准可扩展的、高准确性的网络流量监控系统,适用于大规模用户网络监控,及时提醒用户的异常业务流量抖动,增加预警机制,实现主动性维护,提高响应速度和缩短异常状态下的信息收集时间,实现用户流量数据自动上报至计费系统,降低维护成本,缩短运维时间,高效的用户信息管理系统必不可少。
我们建立了一种用户信息管理系统,该如图1所示执行流程,实现用户信息的管理和关联。
如图1所示,系统包括设备信息录入部分,该部分只需要录入设备的基本信息,这部分信息可以是人工录入,当然也可以通过仪器辅助录入。由于只需要录入基本信息,大大加快了工作流程,只需要最少的操作时间。设备的基本信息只需要包括IP地址和唯一标识,当这两个信息确定,即可以认为设备信息填写完毕,其它信息将通过自学习来自动完成补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108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热毯的安全断路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人体安全插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