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反激变换器输出高电压的电路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09769.2 | 申请日: | 2015-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757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2 |
发明(设计)人: | 杨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江华能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7/06 | 分类号: | H02M7/06;H02M1/14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 |
地址: | 21523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激变 输出 电压 电路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反激变换器输出高电压的电路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LED驱动器设计方案中,100W以内多采用隔离式反激电源拓补,当次级输出电压比较高时,次级整流二极管需要很高的耐压,以100W/350mA,输出电压286V的产品参数为例,前级PFC母线电压为454V,初次级匝比选择1:2.5,则次级二极管所需耐压为(454×1.05×2.5+286×1.05)÷0.9=1658V。对此,目前设计的解决方案主要有两种:一是定制1800V耐压的快恢复二极管,二是用两颗1000V的快恢复二极管串联使用。第一种方案的主要缺点是:1800V耐压的快恢复二极管生产工艺复杂,可靠性及稳定性相对不高,而且价格昂贵;第二种方案的缺点更严重:两颗二极管串联后,由于动态分压(主要是反向漏电流的影响)及静态分压(主要是等效结电容的影响)的不平衡,会导致两颗二极管分压不均,导致产品批量失效率过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反激变换器输出高电压的电路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反激变换器输出高电压的电路结构,所述的电路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反激变换器,所述的至少一个反激变换器并联连接后引出输出端,所述的输出端与负载相连接并为负载提供高电压。
优选地,所述的电路结构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的输出端上的次级滤波电感。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电路结构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的输出端与次级滤波电感之间的第四输出滤波电容。
优选地,所述的反激变换器分别连接有尖峰吸收电路。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尖峰吸收电路包括第一尖峰吸收电路电阻、第二尖峰吸收电路电阻以及尖峰吸收电路电容,所述的第一尖峰吸收电路电阻、第二尖峰吸收电路电阻并联后与所述的尖峰吸收电路电容相串联。
优选地,所述的反激变换器设置有三个,包括第一反激变换器、第二反激变换器以及第三反激变换器,所述的第一反激变换器、第二反激变换器、第三反激变换器相并联。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反激变换器、第二反激变换器、第三反激变换器共用一个变压器,所述的变压器具有三个次级绕组,所述的第一反激变换器、第二反激变换器、第三反激变换器分别连接一个所述的次级绕组。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反激变换器包括与所述的次级绕组串联的第一次级整流二极管和第一输出滤波电容、与所述的第一输出滤波电容并联的第一反激电路电阻;
所述的第二反激变换器包括与所述的次级绕组串联的第二次级整流二极管和第二输出滤波电容、与所述的第二输出滤波电容并联的第二反激电路电阻;
所述的第三反激变换器包括与所述的次级绕组串联的第三次级整流二极管和第三输出滤波电容、与所述的第三输出滤波电容并联的第三反激电路电阻。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第一次级整流二极管、第二次级整流二极管、第三次级整流二极管分别并联有尖峰吸收电路。
进一步优选地,第一次级整流二极管、第二次级整流二极管、第三次级整流二极管位600V或800V耐压的快恢复二极管。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
本发明通过采用反激变换器实现了隔离式反激电源拓补电源输出高电压,且只需要使用常规的600V或800V耐压的快恢复二极管,降低产品成本的同时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案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的:一种反激变换器输出高电压的电路结构,电路结构包括包括第一反激变换器、第二反激变换器以及第三反激变换器,第一反激变换器、第二反激变换器、第三反激变换器相并联后引出输出端,输出端与负载相连接并为负载提供高电压。
具体的说:
第一反激变换器、第二反激变换器、第三反激变换器共用一个变压器T4,变压器T4具有三个次级绕组,三个次级绕组的线径与圈数完全相同。第一反激变换器、第二反激变换器、第三反激变换器分别连接一个次级绕组。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江华能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吴江华能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0976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