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强化脱氮除磷效果的改良型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及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807909.2 | 申请日: | 2015-11-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1785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6 |
| 发明(设计)人: | 张静;侯红勋;李忠明;孟令鑫;朱甲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国祯环保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5 | 代理人: | 奚华保 |
| 地址: | 230088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反硝化 改良型序批式活性污泥法 脱氮除磷 脱硝 厌氧搅拌 有机物 除磷 进水 硝酸盐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 残留 时序 反硝化菌 反应阶段 好氧曝气 流程基础 强化系统 脱硝过程 有机碳源 运行周期 混合液 聚磷菌 溶解氧 厌氧 沉淀 排水 增设 消耗 分割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强化脱氮除磷效果的改良型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及设备,本发明提供的改良型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在运行周期上包括:预脱硝、厌氧搅拌、好氧曝气、沉淀、排水等几个反应阶段;在传统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的流程基础上增设了预脱硝过程,该过程前段时间只搅拌不进水,充分消耗混合液中上一周期残留的有机物进行反硝化,同时消除残留溶解氧对反硝化的影响;预脱硝阶段的设置可以充分消除硝酸盐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反硝化菌与聚磷菌对有机物的竞争,同时由于在预脱硝后设置了厌氧搅拌阶段,将反硝化和厌氧除磷在时序上分割开来,可以实现单一的反硝化或者除磷,能够充分利用进水有机碳源,强化系统脱氮除磷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强化脱氮除磷效果的改良型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水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由于氮磷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使得国家对处理污水的排放标准要求越来越严格,对出水氮磷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对污水中氮磷的生化处理,则需要污水中的有机物作为碳源。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普遍存在进水碳源低的情况,如何充分利用进水碳源一直是污水处理节能降耗需要解决的问题。
此外,对于序批式活性污泥法,该污水处理工艺具备同时脱氮除磷的能力,但当进水有机物浓度低时,由于硝态氮的反硝化速率比聚磷菌的磷释放速率快,反硝化菌与聚磷菌竞争有机碳源,优先消耗易生物降解物质,常造成生物脱氮与生物除磷难以同时达到较好效果;针对以上问题,迫切需要一种可强化生物脱氮除磷的序批式活性污泥法,能够充分利用进水有机碳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填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强化生物脱氮除磷的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及设备,本发明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强化脱氮除磷效果的改良型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a、预脱硝阶段:将预处理后的污水加入反应池,首先无进水搅拌,使反应池内的硝态氮充分利用上一周期残留的有机物进行反硝化反应;然后进水同时搅拌,进水量为周期进水量的5%-15%,使池中残留未反应完的硝态氮利用进水中的有机物继续进行反硝化反应;最后关闭进水再次搅拌,继续进行反硝化反应,同时充分消耗反应池内残留的溶解氧,使反应池达到厌氧状态后,进入下一阶段;
b、厌氧搅拌阶段:继续进行搅拌,同时进水,使反应池内的聚磷菌充分利用进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厌氧释磷反应,反应完毕后停止搅拌,进入下一阶段;
c、好氧曝气阶段:于反应池内进行曝气,完成残留有机物的碳化、氨氮的硝化、以及磷的聚集反应,反应完毕后停止曝气,进入下一阶段;
d、沉淀阶段:将反应池内的污水进行静置沉淀,沉淀完毕后,进入下一阶段;
e、排水阶段:对反应池进行排水,排水完毕后,进入下一周期反应,重复步骤a-e过程。
具体的,一种用于实施强化脱氮除磷效果的改良型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的设备,包括反应池体,所述反应池体底部设有曝气器,反应池体内部设有推流器和滗水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的方法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的流程基础上设置了预脱硝阶段,该阶段分三个过程,可充分消耗混合液中上一周期残留的有机物进行反硝化,同时消除残留溶解氧对反硝化的影响;预脱硝阶段的设置可以充分消除硝酸盐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反硝化菌与聚磷菌对有机物的竞争,同时由于在预脱硝阶段后可顺次进入压氧搅拌阶段,将反硝化和厌氧除磷在时序上分割开来,可以实现单一的反硝化或者除磷,进而能够充分利用进水有机碳源,强化整体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的脱氮除磷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适用于强化脱氮除磷效果的改良型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的反应池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国祯环保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国祯环保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0790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