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双开门落料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05051.6 | 申请日: | 2015-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534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蔡钟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夷山欧卡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43/26 | 分类号: | B65D43/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4300 福建省南平***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双开 门落料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落料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智能双开门落料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块件或散件物体收集都是简单的用桶或者容器来装,比如待加工物料、食料或者餐厨垃圾、废弃物以及块件容器倾倒等,一般是将收集的物件直接倒进开放的桶或者其他容器内,这样操作虽然方便但倒入的物件产生的气味暴露在大气中可能产生环境污染,影响空气质量;或者对保存的物件质量不利;如果物件属于食物类存放久了腐烂变质甚至产生恶臭,严重污染环境。现有技术或许增加盖子来克服上述缺陷,但用增加盖子的方式即增加劳动力成本也不利于自动化操作,有的情况忘了上盖同样存在上述缺陷;现有技术也没有合理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智能感应落料装置,用以克服上述技术缺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封闭的智能落料装置,平常收集物件的容器是封闭的,一旦操作员要倾倒物件时,智能感应系统自动开启门板,物件倒入后自动关闭,以确保物件收集在封闭空间内不受外界影响或者影响外界大气环境。
本发明一种智能双开门落料装置包括收料桶,减速电机,电机齿轮,轴套,壳体,齿轮,门板,转轴,电器控制板,红外线感应器,电池,下挡板,上挡板和复位弹簧。本技术壳体放置在收料桶上,两扇关闭的门板与壳体、收料桶内腔形成封闭的空间,使空间内存留的物件气味不外泄,确保不影响外部空气质量,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污染环境的可能发生。
所述轴套设置在壳体纵向两端,转轴在两端轴套的支持下自由转动。
所述壳体的纵向设置转轴,所述转轴两端分别插入设置在壳体两侧的轴套内,其中一端靠近轴套处键槽镶嵌一个齿轮;齿轮与另一轴套之间的转轴设置门板,门板纵向端线紧贴转轴切线焊接固定,门板可随着转轴和齿轮的转动而翻转。所述弹簧设置在门板与齿轮之间的转轴上,在弹簧力的作用下,门板被顶在上挡板下以关闭门板。
所述减速电机设置在齿轮下方的壳体上,减速电机的电机齿轮与齿轮啮合。
所述电器控制板和电池设置在减速电机对应的另一侧壳体上,电池、电器控制板、减速电机和红外线感应器通过导线连接。红外线感应器设置在壳体外部的任何地方。
对应的,在壳体的横向另一端设置同样的上述机构和组合,包括减速电机、齿轮、轴套、转轴、弹簧和门板。
所述门板转动上位受限于上挡板,下位受限于下挡板,当物件靠近壳体时,红外线感应器的信号发送给电器控制板控制电池和减速电机驱动齿轮转动和门板向下开启,转动到下挡板而停止,开启装置门方便投放餐厨垃圾;当人离开红外线感应器信号消失,减速电机不工作,门板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回复到上挡板而关闭门板。
所述红外线感应器可以安装在壳体外,也可以通过导线连接设置在其他地方。
本发明一种智能双开门落料装置可以应用在需要封闭收集物件的任何场所,比如加工散件收集、餐厨垃圾收集,同样适合快餐盘残羹的收集,当快餐盘靠近壳体时红外线感应器信号通过电器控制器驱动减速电机带动门板转动而开启,物件或垃圾倒入收料桶后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关闭门板,确保收料桶里头的物件气味不外泄或污染空气。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的智能双开门落料装置,采用智能感应方式开启和关闭落料门板,倾倒物件方便容易,容易实现自动化,本技术落料收集过程简单快捷,环保无污染,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智能双开门落料装置横向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智能双开门落料装置纵向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智能双开门落料装置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智能双开门落料装置双门开启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智能双开门落料装置双门复位至上挡板A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智能双开门落料装置转轴与齿轮、门板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收料桶,2、减速电机,3、电机齿轮,4、壳体,5、轴套,6、齿轮,7、门板,8、转轴,9、电器控制板,10、红外线感应器,11、电池,12、下挡板,13、上挡板,14、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夷山欧卡工业设计有限公司,未经武夷山欧卡工业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0505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