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换位结构的电机定子线圈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01873.7 | 申请日: | 2015-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056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陈求索;姚建荣;宋大成;王健;陈堂则 | 申请(专利权)人: | 湘潭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3/14 | 分类号: | H02K3/14 |
代理公司: | 湘潭市汇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108 | 代理人: | 颜昌伟 |
地址: | 411101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换位 结构 电机 定子 线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换位结构的电机定子线圈。
背景技术
高效节能紧凑型电机将是电机产品的未来发展趋势,电机线圈的制造水平是电机的关键技术,直接影响电机的设计参数、可靠性和整体成本,决定了电机的价格和质量,为了减小定子的体积,线圈制造中提出了换位技术,该技术可大幅降低线圈单排的叠放高度,即采用电位等效的绕制结构将单根单排线圈转换为单根双排,从而提高定子铁芯的利用效率,减小体积,降低成本。
在现有技术中最常用的是“弓形换位”技术,该技术主要用于制造单根双排的线圈,其换位的方法是在梭型端部将电磁线从当前排弯折至其相邻排,实现单根双排的效果。该技术的缺点有:1、这种弯折容易导致换位处绝缘破损;2、由于换位点不能重叠于一处,则当线圈匝数较多或线圈端长较短时,换位空间可能会不足,导致无法实现单根双排结构;3、当电磁线线规较小时,电磁线弯折处形变难以控制,导致线圈在涨型的时候弯折处的尺寸不能保证,无法完成线圈涨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缺陷,提供一种制作简单、绝缘可靠、结构紧凑的电机定子线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换位结构的电机定子线圈,其包括第一线圈单元、第二线圈单元、排间绝缘,所述线圈单元为单根电磁线绕制成的单根单排结构线圈,第一线圈单元的外引线与第二线圈单元的内引线相连,形成一个单根双排的线圈,所述排间绝缘设在线圈单元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第一线圈单元的外引线与第二线圈单元的内引线是焊接在一起的。
优选的,所述排间绝缘的材料为聚酯薄膜补强少胶粉云母带或聚酰亚胺薄膜补强少胶粉云母带。
优选的,所述排间绝缘的厚度为0.1mm至0.4mm。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由于仅需将第一线圈单元的外引线与第二线圈单元的内引线相连,即可形成一个单根双排的线圈,从而不需要对电磁线进行弯折,可从根本上解决弓形换位技术的缺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照附图,一种新型换位结构的电机定子线圈,其包括第一线圈单元1、第二线圈单元2、排间绝缘3,所述线圈单元为单根电磁线5绕制成的单根单排结构线圈,其引线端的第一线圈单元1的外引线1-2与第二线圈单元2的内引线2-1通过导线4焊接相连在一起,其引线端的第一线圈单元1的内引线1-1与第二线圈单元2的外引线2-2不连接,形成一个单根双排的线圈,所述排间绝缘3设在线圈单元的外侧,所述排间绝缘3的材料为聚酯薄膜补强少胶粉云母带或聚酰亚胺薄膜补强少胶粉云母带,所述排间绝缘3的厚度为0.2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湘潭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湘潭电机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0187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