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更换式预应力锚栓风机基础在审
申请号: | 201510801296.1 | 申请日: | 2015-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977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胡玉贵;刁树广;李小莘;冯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西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7/42 | 分类号: | E02D27/42;E02D27/44 |
代理公司: | 广西南宁明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45106 | 代理人: | 张智生 |
地址: | 530007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更换 预应力 风机 基础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物基础,尤其是风力发电机基础。
背景技术
当前我国风力发电机基础主要采用扩展式混凝土基础,通过在基础中预埋钢结构基础环再与风机塔筒连接,这种连接形式在风机运行一段时间后,基础环容易出现松动,影响风机安全稳定运行。为避免基础环式风机基础这种缺陷,近几年,又出现一种采用预应力锚栓连接风机塔筒的基础形式,该基础与风机塔筒的连接具有锚固可靠、施工速度快的优点,缺点是锚栓如果断裂,将不可更换或更换的代价较高,这个缺点制约了该基础形式在我国风力发电业上的使用和推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锚固可靠、施工速度快、可更换和更换成本低的可更换式预应力锚栓风机基础。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可更换式预应力锚栓风机基础,它包括混凝土基础与预应力锚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在混凝土基础与预应力锚栓中心区域的操作井;
分别与预应力锚栓上下面固定连接的上下法兰盘,上法兰盘的上面与风机塔筒固定连接;
操作井的延伸至下法兰盘下方构成的换锚栓操作空间。
在操作井和混凝土基础底面与混凝土基础垫层之间,设有用于防水的止水片。
所述的操作井中间设有与在混凝土基础连接的十字形混凝土梁柱。
在所述的操作井中设有进人通道。
以上结构的可更换式预应力锚栓风机基础更换断裂锚栓的步骤如下:
1、断裂点以上部分可在基础顶面从锚栓套管中直接拔出;
2、断裂点以下部分,理论上锚栓会掉落至下法兰下方的操作空间,如果不自己掉落,则通过采用千斤顶辅助,将该段锚栓支顶掉落;
3、由于下法兰下方的操作空间较矮,有可能远比断裂锚栓下节的长度短,则可利用气焰割枪将出露的锚栓割断;
4、重复步骤2和3,直到断裂点以下锚栓全部取出为止;
5、在基础顶面将新锚栓从原套管中伸入至基础底面,安装新锚栓好底部与下法兰的紧固螺母;
6、从基础顶面对新锚栓施加预应力,达到设计值后,安装基础顶部新锚栓与上法兰的紧固螺母;
7、恢复基础顶面的相关保护设施。
本发明可更换式预应力锚栓风机基础的优点为:
1、更换断裂锚栓,对原有风机基础的扰动和影响很小,不破坏锚栓和风机基础的其它结构;
2、更换断裂锚栓操作简单容易、施工时间短,甚至不耽误风机的正常运行,保证风电场的运行时间;
3、更换成本费用低,降低风机基础的运行维护成本;
4、促进锚栓式风机基础在我国乃至世界风电行业中的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沿A-A线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混凝土基础1,混凝土梁柱2,进人通道3,风机塔筒4,上法兰盘5,止水片6,换锚栓操作空间7,下法兰盘8,混凝土基础垫层9,预应力锚栓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所示,是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它包括圆形混凝土基础1、十字形混凝土梁柱2、进人通道3、风机塔筒4和上法兰盘5;其中,进人通道3设置于混凝土梁柱2构成的操作井上,操作井中间设有与在混凝土基础1连接的十字形混凝土梁柱;上法兰盘5的上面与风机塔筒4的下面固定连接。图2是图1沿A-A线剖视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2一起来看,预应力锚栓10预埋在混凝土基础1中;预应力锚栓10包括设在其外侧的套管,预应力锚栓10可在套管中活动。预应力锚栓10的上下面分别与上法兰盘5、下法兰盘8固定连接。在下法兰盘8的下方有操作井延伸至下法兰盘下方的换锚栓操作空间7,用于当锚栓断裂后,人通过进人通道3进入到换盘操作空间7。对于断裂的预应力锚栓下段用气焰割枪割断后逐段取出,直到预应力锚栓下段全部取出。新预应力锚栓从套管中插入,先安装底部螺母,在基础顶面施加完预应力后再安装顶部螺母,完成预应力锚栓的更换。
由于混凝土基础1、梁柱体系2和预应力锚栓10都埋置在地面以下,操作井底部容易出现渗水,影响预应力锚栓的防腐及更换,在操作井底部设置具有一层抗渗性能的混凝土基础垫层9,同时在混凝土基础1及其底部混凝土垫层9之间设置止水片6。所述的止水片6根据场地地下水的情况可采用橡胶、铜片或镀锌铁片。
为改善基础底面预应力锚栓法兰周边受力,在不影响预应力锚栓更换操作空间的前提下,在操作井中部设置一改善基础底面受力的梁柱体系。由于设置了操作井及操作空间7,减小了基础受力面积,使得操作空间7周边的基础及垫层混凝土压应力较大。如果上部结构传递过来的荷载较大,局部压应力超过混凝土抗压承载力,混凝土将出现受压破坏,影响基础结构安全,增设梁柱体系后,可将一部分上部结构荷载由混凝土基础转移至梁柱体系,再传递至地基,可改善操作空间7的局部应力集中及整个基础受力。如果上部结构传递过来的荷载较小,操作空间7周边的基础及垫层混凝土压应力在混凝土受压承载力范围之内,则可取消该梁柱体系,既可减少混凝土工程量和工程投资,也可加快工程施工进度,同时也为后期锚栓更换留下更大的操作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西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西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80129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地下空间的建筑桩体施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疏导地下工程对地下水阻隔作用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