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上向分层全尾砂胶结充填法的采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10798764.4 | 申请日: | 2015-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6175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3 |
发明(设计)人: | 王运敏;肖益盖;汪为平;陆玉根;尹裕;孙丽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C41/22 | 分类号: | E21C41/22;E21F15/00 |
代理公司: | 马鞍山市金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4111 | 代理人: | 常前发;奚志鹏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层 联络巷 下盘 上盘 运输大巷 中段 胶结充填法 回采 采场结构 全尾砂 出矿 分段 相通 矿体 采场支护 矿体下盘 连续开采 运输系统 工程量 斜坡道 采场 生产能力 联络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上向分层全尾砂胶结充填法的采场结构,一个分段(c)的高度为6~8 m,并将每一个分段(c)分为上分层(c1)、下分层(c2),在上分层(c1)之矿体下盘一侧布置下盘脉内沿脉联络巷(3),在下分层(c2)之矿体上盘一侧布置上盘脉内沿脉联络巷(4);下盘脉内沿脉联络巷(3)作为上分层(c1)回采的出矿联络巷,上盘脉内沿脉联络巷(4)作为下分层(c2)回采的出矿联络巷;中段上盘运输大巷(2)通过装矿穿脉联巷(12)与中段下盘运输大巷(1)相通,下盘脉内沿脉联络巷(3)通过采场分层联络斜坡道(7)与中段下盘运输大巷(1)相通,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运输系统。本发明生产能力高、采准工程量小、工艺简单、采场支护成本低,可实现二步骤连续开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上向进路分层充填采矿法的采场结构布置,特别适用于不稳定岩层的地下矿山充填采矿,可在黑色、有色等金属地下矿山的分层全尾砂胶结充填开采中广泛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对矿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矿产资源变得越来越少。如何合理、高效、经济、安全地进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降低资源的损失,减少矿石的贫化,提高矿石的质量,是矿产资源开发者共同关心的问题。充填采矿法以其高回收率、低贫化率的优点,在开采较高价值的难采矿床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出现了无轨机械化胶结充填采矿法,点柱充填采矿法,分段充填采矿法,大孔径阶段空场嗣后尾砂胶结(块石胶结)充填采矿法等。
上向进路分层充填法是一种由下而上,以巷道进路方式分层回采并充填的采矿方法。该法具有回采安全、回收率高、贫化低的优点,主要适用于:①矿岩均不稳固或矿石相对稳固的矿床;②矿体形态不规则,厚度变化大,分支复合多含有夹石的矿床;③地表需要保护的矿床。
该法的特点是自下而上分层回采,每一分层的回采是在掘进分层联络道后,以分层全高沿走向或垂直走向划分进路,间隔进路采矿。一步骤进路回采完毕立即充填接顶,然后再回采并充填二步骤进路,待整个分层的进路回采充填结束后,再用进路回采上一分层。该法最早在瑞典部分矿山中使用,我国自1984年在金川二矿区引进试验该方法成功以来,已在很多矿山推广应用,如山东黄金焦家金矿、鲁中矿业张家矿区、安徽淮北矿区等。
目前该法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受采场布置和作业条件的限制,无法实现大规模开采;采矿工艺复杂,采准工程量大;二步骤矿房回采必须在一步骤回采的充填体内进行采准施工,安全可靠性差;采用二步骤回采,无法实现矿山连续开采等;采场参数受矿岩稳固性的制约,采场支护成本高;充填分层高度小,无法实现大产能充填,充填成本高。
例如,《黄金》1999年9月刊登的“分层充填采矿法在焦家金矿的应用与发展”中介绍了机械化上向进路分层充填采矿法在焦家金矿中的应用。该法的优点是:(1)采场作业面多,可实现采、出、充平行作业; (2)不留矿柱,损失率、贫化率较小,一般均在8 %~ 10 %以下;(3)进路跨度小,顶板暴露时间短, 辅以锚杆护顶,符合工程地质条件对采矿快采、快出、快充的要求,安全性大为提高;(4)出矿方法比较灵活,在与斜坡道及分段巷道相通的大采场(主要是主矿体),一般用铲运机出矿。该法也暴露以下缺点:(1)对岩石特别差的Ⅳ类岩体仍无法回采,即使紧迎头支护采矿成功,但损失、贫化率及采矿成本都将很高。因此,焦家金矿80 线以北的工业矿体(主要在-70 ~ -100m 中段), 除下向实际矿块外,基本没作更多回采。(2)因主矿体膨胀收缩及与3 号脉的“人”字形交汇,在矿体厚度增加较多时,往往使原本置于采场中部矿体下盘的泄水井,在采场回采到一半时就无法继续使用,导致部分采场底板积水以致充填体变软,产生陷车及底板采下散矿损失。(3)采场生产能力低,一般只有80t/d。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目前上向进路分层充填法生产能力低、采准工程量大、工艺复杂、采场支护成本高及二步骤无法实现连续开采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用于上向分层全尾砂胶结充填法的采场结构,旨在实现高效连续大规模开采,降低开采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9876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