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设备的信号切换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510798143.6 | 申请日: | 2015-11-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935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 发明(设计)人: | 王明淑;符高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申叶机电设备安装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K5/00 | 分类号: | H05K5/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08000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设备 信号 切换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信号切换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电子设备的信号切换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蓬勃发展,电子产品已广泛应用在生活当中,尤其是各种便于携带的便携式电子设备,诸如笔记本型计算机,更是能满足现今消费者对于追求轻薄短小、多功能以及易于性的追求,因此在众多科技电子产品中脱颖而出。然而,电子设备的整体尺寸越来越小,也连带使得电子设备内控制信号切换装置所能分配到的空间也受到限制。因此,设置在电子设备上的信号切换装置必须尽量缩减占用的体积。
现有便携式电子设备的信号切换装置是如图1所示,它包括设在电子设备内部主电路板上的开关组件1以及相互固接的第一构件2和第二构件3。该开关组件1具有切换信号接通状态的控制部11。该第一构件2与电子设备的壳体4相组设,并设有外露在电子设备供使用者操作的操作部21。该第二构件3位于第一构件2及开关组件1之间,其一端与第一构件2固接,另一端与开关组件1控制部11配合,带动该控制部11移动。
上述第一构件2组设在电子设备壳体4的侧壁,该侧壁相应设有贯通的开口41。当该第一构件2与该第二构件3组装时,该第一构件2从侧壁外侧通过开口41进入电子设备内部,该第二构件3从侧壁内侧与第一构件2固接。由于第一构件2与第二构件3固接,故在操作时,触动第一构件2的操作部21,第一构件2与第二构件3以整体方式运动,并借由第二构件3与开关组件1的配合带动相应控制部11移动,实现信号切换的功能。
这种现有信号切换装置的设计中,第一构件2采用从外向内的方式与电子设备侧壁相组设,使用者在操作时接触的操作部21面积较大,操作起来相对比较方便。但应该注意的是,该第一构件2延伸进入电子设备内的部分较小,使得无法直接与开关组件1地控制部11配合,从而不得不借助于中间组件,即第二构件3,实现与控制部11的结合。如此,该信号切换装置的必要部件相对增加,造成该电子设备的成本相应增加。同时,电子设备内部空间有限,此信号切换装置所占用的空间相对较大,势必直接影响到电子设备内部布局设计的自由度,且难以适应电子设备小型化的趋势。
因此,如何改善现有信号切换装置的结构复杂、成本过高、增加电子设备内部设计的难度以及难以适应电子设备小型化的趋势等缺点,实为目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的电子设备的信号切换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电子设备内部布局设计自由度的电子设备的信号切换装置。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缩小体积的电子设备的信号切换装置。
为达成上述及其它目的,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的信号切换装置包括:开关组件,设在电子设备内部,具有用于切换信号接通状态的控制部;以及操作组件,具有外露在电子设备的操作部及延伸进入电子设备内部并结合在该控制部的结合部。
上述操作组件的结合部是从操作部向开关组件的一侧延伸,该操作部具有与电子设备相配合的保持部及外露出电子设备供触控的操作部。该操作部还包括保持该操作组件在电子设备上自由滑动的保持结构,该结合部是从操作组件向开关组件的一侧延伸。其中,该结合部是一对长方块体,该长方块体之间具有配合控制部的间隔槽。该结合部还包括一加强结构,其中,该加强结构是可以是一对三角块体,分别抵靠在相应的结合部。
本发明电子设备的信号切换装置是由开关组件及操作组件组成,与现有技术相比,减少了组成构件,结构简单,且相对可降低成本,并同时提高电子设备内部布局设计的自由度,也可缩小电子设备的体积。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电子设备信号切换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立体示意图;以及
图3是本发明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申叶机电设备安装有限公司,未经重庆申叶机电设备安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981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循环三腔体负压供墨系统
- 下一篇:清洗机构、喷墨打印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