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淋证的中药组合物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88709.7 | 申请日: | 2015-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625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3-02 |
发明(设计)人: | 仙臣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国仙霞骨伤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K36/88 | 分类号: | A61K36/88;A61P13/00;A61P13/10;A61P13/12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9 | 代理人: | 程笃庆;黄乐瑜 |
地址: | 2423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淋证 中药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淋证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中医中的淋证是由肾虚、膀胱湿热为主而致膀胱气化失司,尿道不利,排 尿不畅的一类病症。淋证的基本临床特征是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欲出未 尽,小腹拘急,或痛引腰腹,或伴有血尿,或伴有尿浊,或排出砂石等。泌尿 系统感染是以尿液内有大量细菌繁殖,引起尿路炎症,并以尿频、尿急、尿痛、 尿路刺激症状等为临床特点。因此,泌尿系统感染应当归于中医淋证的范畴。
淋证的主要病因病机一般为膀胱湿热、肝胆湿热、三焦湿热、脾肾气虚、 肝肾阴虚和气阴两虚。由上可以得出淋证的病因以湿热为主,其病理损害有两 大特点:一是湿热贯穿病程的始终;二是湿热壅塞气机,阻碍气化。
目前西医用药主要是抗生素和消炎药,消炎治标不治本,抗生素长期使用 副作用较大,部分病人会产生耐药性,抗生素又是国家限制使用的药品,因此 研发一种安全有效治疗淋证的中药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治疗淋证的中药组合物, 针对淋证的病因病机,采用清热解毒、利湿通淋的方法,达到了很好的治疗效 果,总有效率为97.78%。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治疗淋证的中药组合物,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黄柏 10-14份,黄连5-7份,黄芩5-7份,扁蓄4-7份,石韦10-14份,海金沙8-10 份,灯心草8-10份,牛膝8-12份,五加皮8-12份,金丝木通14-16份,山黄 皮10-14份,栀子5-7份,蒲公英13-17份,穿心莲2-4份。
黄柏,别名为黄檗、元柏、檗木、檗皮,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或黄檗的干 燥树皮,前者习称“川黄柏”,后者习称“关黄柏”。味苦,性寒,归肾、膀胱、 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之功效。主治湿热痢疾、泄泻、 黄疸;梦遗、淋浊、带下;骨蒸劳热;以及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痈疽疮毒; 皮肤湿疹。
黄连,为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干燥根茎。味苦,性寒。归 心、脾、胃、肝、胆、大肠经。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 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 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黄芩,别名为山茶根、黄芩茶、土金茶根等,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后撞去粗皮,晒干。味苦,性寒,归肺、 胆、脾、小肠、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作用。主治壮 热烦渴,肺热咳嗽,湿热泻痢,黄疸,热淋,吐、衄、崩、漏,目赤肿痛,胎 动不安,痈肿疔疮。
现代研究证明,黄芩主要含黄芩甙、黄芩素、汉黄芩素,汉黄芩甙、黄芩 新素、β-谷甾醇等成分。它的抗菌谱较广,而且不产生抗药性,对多种细菌、 皮肤真菌、钩端螺旋体等都有抑制作用。即使对青霉素等抗生素产生抗药性的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黄芩仍然很敏感。
扁蓄,为蓼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扁蓄的干燥地上部分;全国各地均产,夏季 采收,晒干,切碎,生用。味苦,微寒。入膀胱经。能利水通淋,杀虫除湿止 痒。主治湿热淋证、淋痛、湿疹、泌尿系感染、结石、血尿、皮肤疮疹、瘙痒、 蛲虫等寄生虫病。对葡萄球菌、福区痢疾杆菌,绿脓杆菌及皮肤霉菌等都有抑 制作用。
石韦,为水龙骨科植物石韦、庐山石韦、毡毛石韦、有柄石韦、北京石韦 或西南石韦的叶;春、夏、秋均可采收,除去根茎及须根,晒干。拣净杂质, 洗去泥沙,刷净茸毛,切段晒干。味苦、甘,性凉。入肺、膀胱经。能利水通 淋,清肺泄热。主治淋痛,尿血,尿路结石,肾炎,崩漏,痢疾,肺热咳嗽, 慢性气管炎,金疮,痈疽。
海金沙,别名为金沙藤、铁线藤、吐丝草、猛古藤、海金砂等,为海金沙 科植物海金沙的孢子,秋季孢子未脱落时采割藤叶,晒干,搓揉或打下孢子, 除去茎叶。味甘,性寒;归膀胱、小肠经;具有清热利湿,通淋止痛的功效。 用于热淋,砂淋,石淋,血淋,膏淋,尿道涩痛。
灯心草,别名为秧草、水灯心、龙须草、水葱、虎须草等,为灯心草科植 物灯心草的茎髓或全草。在栽种当年秋季茎尖开始枯黄时采收。味甘、淡,性 寒。入小肠、膀胱经。能利水通淋、清心降火,主治淋病、水肿、小便不利、 尿少涩痛、湿热黄疸、心烦不寐、小儿夜啼、喉痹、口舌生疮、创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国仙霞骨伤医院,未经宁国仙霞骨伤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8870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动脉硬化的中药制剂
- 下一篇:能夠缓解支管哮喘贴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