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散热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10788603.7 | 申请日: | 2015-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1752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俞松松;蒋绍军;樊顺科;刘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州柳工挖掘机有限公司;柳工常州机械有限公司;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P5/02 | 分类号: | F01P5/02;F01P11/1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 |
地址: | 545100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器 喷射器 涡轮增压装置 散热系统 进风侧 敞口 正对 散热器安装 高速气流 管路连接 空间限制 箱体侧壁 箱体外部 周围空气 壁板 喷嘴 出风面 进风口 进风面 风量 喷出 密封 噪声 侧面 | ||
本发明涉及散热系统,为解决现有散热系统效率低、噪声大的问题;提供一种散热系统,该系统包括涡轮增压装置、箱体、散热器、第一喷射器,箱体的一个侧面为敞口,散热器安装在箱体内,其出风面正对箱体的敞口,散热器四周边与箱体侧壁之间密封,第一喷射器安装在散热器进风侧,喷嘴正对散热器的进风面,第一喷射器经管路与涡轮增压装置连接,涡轮增压装置鼓动的空气经管路从第一喷射器喷出,箱体位于散热器进风侧的壁板上具有供箱体外部空气进入到箱体内的进风口。喷射器喷向散热器的高速气流带入周围空气一并通过散热器,提高风量,喷射器和涡轮增压装置之间由管路连接,将涡轮增压装置安装在机器的其他空间充足部位,从而可突破空间限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散热技术,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散热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排放法令法规的强制实施,整机发动机需求的散热量越来越大,如三阶段排放的挖掘机产品,发动机需求的散热量要比二阶段提高20%以上,同时,出口欧美的四阶段整机散热量更加大,因此,对整机散热效率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汽车领域亦是如此。散热系统作为整机散热的核心部件,其散热效率对整机性能影响非常大,
目前,普遍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风扇提供散热系统进风的动力,通过发动机或液压或电驱动风扇旋转,利用风扇的静压吸入(吹出)冷空气流经散热器,带走散热器内部流体的热量,达到散热的目的。
现有散热系统的其主要的缺点有:
1、风扇与导风罩之间的间隙导致风量的衰减,间隙越小,进风量越大,但有破坏风扇的风险,较难控制。
2、风扇出风不均匀(螺旋状出风),导致散热效率不高。
3、导风罩结构的不合理会导致进风量下降。
4、发动机直联情况下、不可无极调速,硅油离合器可无极调速,但成本太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散热系统效率低、噪声大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散热系统,该系统包括涡轮增压装置、箱体、散热器、第一喷射器,所述箱体的一个侧面为敞口,所述散热器安装在所述箱体内,散热器的出风面正对所述箱体的敞口,散热器的四周边与箱体的侧壁之间为密封连接,所述第一喷射器安装在散热器的进风侧,第一喷射器的喷嘴正对所述散热器的进风面,所述第一喷射器经管路与所述涡轮增压装置连接,所述涡轮增压装置鼓动的空气经管路从所述第一喷射器喷出,所述箱体位于散热器进风侧的壁板上具有供箱体外部空气进入到箱体内的进风口。
上述散热系统中,该散热系统还包括第二喷射器,所述第二喷射器安装在散热器的出风侧,所述第二喷射器的喷嘴背向所述散热器,所述第二喷射器经管路与所述涡轮增压装置连接,所述涡轮增压装置鼓动的空气还经管路从第二喷射器喷出。
本发明散热系统中,第一喷射器和第二喷射器分别布置于散热器前后,涡轮增压装置由涡轮风扇吸入空气,涡轮风扇布置于增压装置内部,以降低辐射噪声,并将空气通过管路分别输送至两个喷射器。喷射器开有通风的喷嘴,散热器前的喷射器喷向散热器,喷出高速气流的同时,带入周围空气一并通过散热器,散热器后喷射器的喷嘴背向散热器,提供更大的输送动力,以便提高通过散热器的风量,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率。本发明的喷射器和涡轮增压装置之间由管路连接,将涡轮增压装置安装在机器的其他空间充足部位,从而可突破空间限制。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空间要求低、散热效率高、噪声低等优点。
上述散热系统中,所述进风口包括设置在箱体侧面壁板上的通风孔,侧面壁板包括箱体的顶部壁板、左侧面壁板、右侧面壁板和底部壁板,在侧面壁板中的其中一面壁板上或多面壁板上设置通风孔,供外部空气进入到箱体内。
上述散热系统中,箱体上与散热器进风面正对的面设有前壁板,所述进风口包括设置在所述前壁板上的通风孔。
上述散热系统中,所述第一喷射器安装在所述箱体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州柳工挖掘机有限公司;柳工常州机械有限公司;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柳州柳工挖掘机有限公司;柳工常州机械有限公司;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8860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缸装置以及相关方法
- 下一篇:一种实现内燃发动机节能的方法及所使用的节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