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指纹感测器的检测方法及其检测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788589.0 | 申请日: | 2015-11-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094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3 |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致茂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幸商标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16 | 代理人: | 刘卓然 |
| 地址: | 215011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指纹 感测器 检测 方法 及其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指纹感测器的检测方法及其检测设备,主要提供一指纹感测器并静置于一测试座上;接着,控制器控制下压机构下压移动以趋近测试座,而下压机构包括一导电元件;以及,并由导电元件接触测试座上的指纹感测器,以对该指纹感测器进行检测。据此,本发明利用控制器来控制整个检测的进行,并藉由下压机构及其导电元件来取代传统以人工手动的方式来进行检测,以机器自动化检测取代传统人工检测的方式,除了可以提升检测效率以及检测精准度外,更可有效降低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指纹感测器的检测方法及其检测设备,更具体地说,是一种适用于全自动化检测指纹感测器的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指纹辨识是目前生物特征辨识方法中最普遍的一种,其主要利用指纹感测器来感测使用者指纹并对其进行比对的方式,来辨别使用者的身份。
再者,指纹感测器在被制造完成后,目前较常见的品管检测仍主要以人工的方式来进行。进一步说明,现有常见指纹感测器的检测以下述方式进行:首先,检测人员将待测试的指纹感测器妥适地放置于一检测座内,当然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工厂,此一步骤可能会以机器手臂来取代人工;接着,检测人员将自己的指头按压于指纹感测器上进行检测。
然而,此一常见的人工检测方式,不仅因人工成本高昂所导致检测成本难以降低;而且,检测过程中人工操作所产生变数相当多,例如人工按压指纹的力道不均所造成指纹的感测面积大小不一或指纹清晰度不一,如此将影响检测的精准度。
再者,因人工指纹有其外形上的限制,故难以完全覆盖指纹感测器上的全部的感测区域,亦即无法完整测试指纹感测器上全部的感应电极。另外,常见的人工检测方式难免会使指纹感测器遭受污染,或者甚至因人为操作错误或施力不当造成感测器毁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种指纹感测器的检测方法及其检测设备,以机器自动化的入料、搬运、置料、测试及分类取代传统人工检测的方式,除了可以提升检测效率以及检测精准度外,更可有效降低成本。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一种指纹感测器的检测设备,主要包括一测试座、一下压机构以及一控制器;测试座用于静置一指纹感测器,下压机构前端包括一导电元件;控制器,其电性连接下压机构,及藉由测试座电性连接至指纹感测器;其中,控制器控制下压机构移动以趋近测试座,并由导电元件接触测试座上的指纹感测器,以对指纹感测器进行检测。据此,本发明利用控制器来控制整个检测的进行,并藉由下压机构及其导电元件来取代传统以人工手动的方式来进行检测。
较佳的是,指纹感测器包括一感测区域及一非感测区域;而本发明的指纹感测器的检测设备的下压机构可更包括一推块,其可设置于下压机构的下端面。其中,当控制器控制下压机构移动以趋近测试座时,且由推块推抵指纹感测器的非感测区域。据此,本发明藉由推块推抵指纹感测器,除了可使指纹感测器完全地静置于测试座上,以确保指纹感测器与测试座内的探针或接点完整地电性接触。此外,更佳的是,此时透过控制器可进行导通的电性测试,亦即检测指纹感测器的全部接点与测试座内的探针是否构成导通。
再者,本发明的指纹感测器的检测设备的下压机构可更包括一升降致动器,其电性连接至控制器,并连接导电元件。其中,当控制器控制下压机构移动以趋近测试座,且由推块推抵指纹感测器的非感测区域时,控制器可控制升降致动器进而驱使导电元件下降以接触该指纹感测器的感测区域。据此,本发明可采取二段式下压作动,第一段下压透过推块推抵指纹感测器,使指纹感测器更稳固地静置在测试座内,并可进行电性导通测试;第二段下压则利用升降致动器下降导电元件,使其接触指纹感测器,以利对指纹感测器进行测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致茂电子(苏州)有限公司,未经致茂电子(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885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