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同时实现促进树突细胞迁移至淋巴结和多模式成像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788151.2 | 申请日: | 2015-11-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7763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4 |
| 发明(设计)人: | 张智红;金红林;张宇;戴艳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K39/00 | 分类号: | A61K39/00;A61K47/69;A61K41/00;A61K49/00;A61K49/18;A61K38/10;A61K38/08;A61P3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房德权 |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同时 实现 促进 树突 细胞 迁移 淋巴结 模式 成像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时实现促进树突细胞迁移至淋巴结和多模式成像的方法,由成熟树突细胞(mDCs)携带磁性荧光纳米颗粒在外加磁场下实现。所述磁性荧光纳米颗粒是由油酸酯‑磁性氧化铁颗粒、两种磷脂、近红外探针和一种具有脂质结合能力的抗原融合肽通过自组装有机结合形成。本发明能有效提高DC活体迁移至淋巴组织的效率,促进DC摄取抗原肽后的肿瘤防治功效,以及可以进行活体多模式成像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科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促进树突细胞迁移至淋巴组织,并能对该迁移过程进行多模式成像监测的方法。
背景技术
DC疫苗是通过采用病人自体的单核细胞在体外培养诱导生成DC,然后负载相应的肿瘤抗原并刺激成熟而获得。若要高效地发挥其治疗作用,成熟的DC(mature DC,mDC)必须迁移至病人的淋巴结组织并与幼稚T细胞相互作用。已有大量研究证据表明,DC所产生的体内免疫反应与携带相关肿瘤抗原的成熟DC迁移至次级淋巴组织的效率成正相关。虽然近期的临床预实验显示DC疫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仅有不到2%的注射进入体内的DC到达次级淋巴组织。因此,若要提升DC疫苗治疗功效,其中关键的一步在于如何提高DC在体的迁移效率。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通过探索DC在体迁移的分子机制来解决DC迁移效率低的问题。Fontecha等人发现采用肿瘤坏死因子(TNF)或白细胞介素(IL-1α)等炎症因子预免疫小鼠,可以增强其淋巴管内皮细胞对于趋化因子CCL21的表达,从而引导DC细胞更高效地迁移。Weber等人于2013年1月在Science上发表文章,指出通过构建模型证实了DC在体迁移主要取决于淋巴管内皮细胞表达的CCL21的浓度。阐明DC的迁移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指导今后的DC疫苗设计,但是采用炎症因子预刺激存在以下问题:1)DC迁移率仍较低(<3%);2)在DC接种量较高时(>2×106),预刺激基本不起作用;3)高剂量的炎症因子在体给药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4)预刺激可以提高体内CCL21的浓度梯度水平,但无法实现对DC迁移的直接控制。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更加高效、安全和可控的技术手段来提高DC的活体迁移效率。
磁力牵引是借用磁体异极相吸的原理而产生的一种方法,目前在生物医学领域已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Susan P.Foy合成了一种装载氧化铁的纳米颗粒(magneticnanoparticle,MNP)经小鼠尾静脉给药后,利用外加磁场提高了MNP在肿瘤组织中的蓄积。Alain Luciani将摄取MNP的Huh7肝癌细胞经脾脏注射到小鼠体内,发现利用磁力牵引可以显著性地提高Huh7在肝脏外周血管周围的数量。目前还未有报道利用磁力牵引来提高DC的活体迁移效率。目前的研究已表明磁力牵引具有特异性好、安全和可控等优点,因此有望解决DC活体迁移效率低的难题。
另外,DC疫苗的优化要求建立非创伤性的成像手段来动态地监测DC迁移至淋巴组织的过程,从而实现在治疗过程中快速评价DC疫苗的效果。将这些造影剂标记DC主要是通过纳米运输载体实现,包括量子点、磁性纳米颗粒和聚合物纳米材料等。其中,采用纳米载体携带多种造影剂(尤其是近红外和MRI探针)进行多模式成像可以兼顾成像检测灵敏度和空间分辨率。为了满足以上需求,纳米颗粒的设计必须满足以下要求:1)生物相容性好;2)能被DC高效地摄取;3)能同时包裹肿瘤抗原、近红外和磁性MRI探针;4)在应用于肿瘤治疗时,携带的肿瘤抗原能被优先递送到DC的胞浆中而不是内体/溶酶体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了一种促进树突细胞迁移至淋巴组织,并能对该迁移过程进行多模式成像监测的方法,利用该方法能有效提高DC的肿瘤防治功效。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同时实现促进树突细胞迁移至淋巴结和多模式成像的方法,所述方法由成熟树突细胞(mDCs)携带磁性荧光纳米颗粒在外加磁场下实现。
进一步地,所述磁性荧光纳米颗粒是由油酸酯-磁性氧化铁颗粒、两种磷脂、近红外探针和一种具有脂质结合能力的抗原融合肽通过自组装有机结合形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881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压控制通气阀
- 下一篇:一种面光源装置及液晶显示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