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单次屏气内多角度激发的超极化角度校准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784131.8 | 申请日: | 2015-11-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015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 发明(设计)人: | 周欣;钟俭平;邓鹤;孙献平;阮伟伟;刘买利;叶朝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1R35/00 | 分类号: | G01R35/00;G01R33/465;G01R33/50 |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李鹏;王敏锋 |
| 地址: | 43007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屏气 角度 激发 超极化 校准 方法 | ||
1.一种基于单次屏气内多角度激发的超极化角度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受试者吸入超极化气体并屏气;
步骤2,依次以翻转角为θ1~θm的射频脉冲激发受试者并采集核磁共振信号,翻转角为θ1~θm的射频脉冲激发的次数依次为n1~nm次;设定翻转角θ对应的获得的核磁共振信号为Sθ(1)~Sθ(N),θ∈{θ1~θm},m为翻转角θ的个数,N为翻转角θ对应的激发次数,N∈{n1~nm};
步骤3,设定弛豫时间组T1(1)~T1(H);设定弛豫时间T1(A)∈{T1(1)~T1(H)},H为校准步长;
步骤4,通过最小二乘法按定角激发公式由翻转角θ对应的核磁共振信号Sθ(1)~Sθ(N)拟合出T1(A)条件下的翻转角θ对应的初级角度θ′(T1(A));
其中,θ′(T1(A))∈{θ1′(T1(A))~θm′(T1(A))},θ1′(T1(A))~θm′(T1(A))分别对应翻转角θ1~θm在弛豫时间T1(A)条件下对应的初级角度;
步骤5,根据弛豫时间T1(A)条件下对应的初级角度θ1′(T1(A))~θm′(T1(A))的值计算翻转角θ在弛豫时间T1(A)条件下对应的最后一次激发后剩余的纵向磁化矢量Mθ(T1(A));
其中,Mθ(T1(A))∈{Mθ(T1(1))~Mθ(T1(H))},Mθ(T1(1))~Mθ(T1(H))为翻转角θ在弛豫时间T1(1)~T1(H)条件下对应的最后一次激发后剩余的纵向磁化矢量;
步骤6,定义θc∈{θ2~θm},其中c∈{2~m},由翻转角θ(c-1)在T1(A)条件下对应的最后一次激发后剩余的纵向磁化矢量Mθ(c-1)(T1(A))及翻转角θc对应的第一次激发获取的核磁共振信号Sθc(1)根据激发角公式计算在T1(A)条件下的各个次级角度定义
步骤7,求取T1(A)依次为T1(1)~T1(H)时对应的各个拟合误差Q,拟合误差Q为在T1(A)条件下的初级角度θ2′(T1(A))~θm′(T1(A))与次级角度之间的误差和或者误差平方和,选取拟合误差Q最小时对应的T1(A)作为最精确的弛豫时间,该最精确的弛豫时间条件下的初级角度即为最终的校准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单次屏气内多角度激发的超极化角度校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中,翻转角θ1~θm不大于40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8413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