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宽频带刚度及阻尼可调式半主动吸振器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777605.6 | 申请日: | 2015-1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179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0 |
| 发明(设计)人: | 刘学广;张佳琪;韩超;李侃;范朝阳;吕绍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 主分类号: | F16F13/00 | 分类号: | F16F13/00;F16F6/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宽频 刚度 阻尼 调式 主动 吸振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动力吸振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减振降噪的要求越来越高。振动控制是振动工程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目的就是通过一定的措施使被控对象的振动水平降低至人们的预期要求。吸振是广泛应用于工程实践中的一种减振技术。所谓吸振,就是通过在被控主振系的特定部位附加一个具有质量和刚度的子系统即吸振器,合理选择该子系统的动力参数、结构形式及与主振系的耦合关系,以改变主振系的振动状态,使能量重新分配,即将主振系上的振动能量转移到子系统上,从而减少或消除主振系的振动。
被动的动力吸振器是质量和刚度参数固定的机械结构,其固有频率不可调节,因而只能控制单一频率的振动,适用范围很窄。为了对变工况运行的被控对象进行振动控制,出现了很多固有频率可调的半主动吸振器,也称为自调谐吸振器,大部分半主动吸振器通过改变刚度来改变其固有频率。公告号为CN102410336B的专利文件中所提出的封闭结构线圈外置式半主动吸振器以及公开号为CN103291828A的专利文件中所提出的封闭结构线圈内置式半主动吸振器便是两款频率可调的电磁式半主动吸振器,两者的区别在于线圈位置的不同,其原理就是通过调节励磁线圈电流改变电磁刚度,进而达到调节吸振器固有频率的目的。然而上述电磁式半主动吸振器存在以下两点不足:第一,所设计吸振器阻尼很小,且不具备调节功能,使得吸振器在具体实施时可控频率带太窄,影响吸振效果。第二,在实际应用中,吸振器可调频率范围太小,通常只有几赫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灵活调节固有频率的宽频带刚度及阻尼可调式半主动吸振器。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两端分别安装于底座与上盖上的轴,穿在轴上的动子,套在轴上且分别位于动子与底座和动子与上盖之间的两个弹簧,布置于动子上的线圈,包在动子外部且两端分别于底座和上盖连接的外壳,其特征是:所述线圈的数量为2-8个且为偶数,各线圈独立安装在动子上,每个线圈均引出两个线端。
本发明还可以包括:
1、所述线圈的数量为4个,每个线圈的匝数分别为1、2、3、4。
2、所述线圈的数量为4个,每个线圈的匝数分别为1、2、4、8。
3、所述动子形状呈哑铃形,线圈缠绕在动子中间小半径的位置。
4、哑铃形动子两端的大半径处有动子齿,外壳的内壁设置有与动子齿位置相对应的齿。
本发明属于一种半主动吸振器,圆盘形状的底座设计了螺纹孔,用以连接振源。轴位于吸振器中心,与底座通过预紧力连接。吸振器的外壳呈圆柱形,内部设计有齿,与动子齿位置相对应,外壳通过螺钉与底座连接。吸振器的动子穿过轴,与轴通过轴承连接。动子形状呈哑铃形,半径较大的两端设计有动子齿,线圈缠绕在动子中间半径较小的位置。两个弹簧对称放置在动子的上、下两个端面的凹槽里,弹簧的一端抵住动子,另一端抵住吸振器的上端盖和底座。吸振器的上端盖通过螺钉与外壳固定。上端盖的上方设置了螺母8,用以连接固定轴和上端盖。
本发明的吸振器配置了多个线圈,独立安装在动子上。每个线圈均引出两个线端,使线圈既可连接在励磁回路中,又可连接在阻尼回路中,易于实现吸振器电磁刚度和阻尼的调节控制。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本发明设计的吸振器可以通过调节电流大小调节吸振器的刚度和阻尼,在电流无法变化的某些突发情况下,所设计电磁式半主动吸振器依旧可以通过线圈接入的多少实现电磁刚度或者电磁阻尼的改变。
2、本发明设计的刚度可调节的半主动式吸振器,通过调节吸振器的刚度大小来调节其固有频率,有效拓宽了吸振器的频带。
3、本发明的吸振器的阻尼可以通过简单的方式进行连续或较大范围的调节,使吸振器在一定的频率范围内吸振效果更好,更为有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吸振器线圈引线布置图。图1中a、b、c、d、e、f、g、h为线圈线端接口。
图2为吸振器内部结构图。
图3a为外壳结构图,图3b为图3a的俯视图。
图4a为动子结构图,图4b为图4a的俯视图。
图5为线圈的匝数为1、2、3、4时,电磁刚度和阻尼的搭配表。
图6为线圈的匝数为1、2、4、8时,电磁刚度和阻尼的搭配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776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