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尖晶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773891.9 | 申请日: | 2015-11-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444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 发明(设计)人: | 洪振生;谢超兵;曾悦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师范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M4/1391 | 分类号: | H01M4/1391;H01M4/505;H01M4/525;H01M4/131;H01M10/0525 |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 地址: | 350007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尖晶石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尖晶石材料的制备领域,公开了一种复合尖晶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由于其具有能量密度高、自放电小、工作电压高、循环性能好、环境友好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电动车等领域。随着锂离子电池应用领域的扩大,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自从研究发现某些元素(如Co,Ni,Cr,Cu,Fe)对尖晶石LiMn2O4中的Mn元素进行部分替代,会形成一系列更高电位平台的尖晶石相的电极材料以来,高电压型正极材料由此受到了人们的关注,有望成为新一代锂离子动力电池的首选正极材料。
目前,对于该材料的合成方法主要有高温固相、溶胶凝胶、共沉淀法等。但这些方法操作起来都相对复杂,能耗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复合尖晶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能耗低,可制得高结晶度的尖晶石材料;该材料粒度分布均匀,团聚少,分散性好;用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时,具有非常优异的循环稳定性、良好的倍率。
为实现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复合尖晶石材料,所述的材料其化学式为:Li2Co0.6Ni0.4Mn3O8。
一种制备如上所述的复合尖晶石材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称取0.338-0.507g硫酸锰、0.175-0.263g硫酸镍和0.187-0.281g硫酸钴放入反应釜内衬中,加入10-15mL水,搅拌使原料溶解;然后加入0.5-1.5g尿素,搅拌溶解,再加入2-2.5moL/L的氢氧化锂55-60mL,最后加入1-1.5g过硫酸铵反应,搅拌1min;
2)然后将反应釜内衬密封后,放入反应釜中,放在烘箱中180-200℃反应12-30小时;
3)再经离心洗涤干燥后得到样品,所得样品再经600-800℃退火6-12小时,制得复合尖晶石材料。
一种如上所述的复合尖晶石材料的应用:用于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
锂电池组装:按质量比富锂:碳黑:聚偏氟乙烯=75-85:10-15:5-10,混合研磨后均匀地涂在0.25cm2的铝片上做正极,负极为金属锂,电解质是1MLiPF6的EC+EMC(EC/EMC=1/1v/v)溶液。电池组装均在氩气氛围的手套箱里进行(水及氧的含量均低于0.5pp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用简单的水热法一步合成高性能的新型尖晶石材料,其操作简便、能耗小、纯度高、性能优异,可以作为高能量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2)该材料粒度分布均匀,团聚少,分散性好;用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时,具有良好的倍率,以及非常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在电流密度100mAg-1下,经过100次循环比容量可以达到150mAhg-1)。
附图说明
图1是水热制得的样品和经过进一步热处理后的样品的XRD;
图2样品的扫描电镜图(SEM);
图3是样品在不同电流密度下的放电曲线;
图4是样品在电流密度100mAg-1下的循环性能图;
图5复合尖晶石材料的能谱分析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用下列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复合尖晶石材料的制备方法:
1)首先称取0.400g硫酸锰、0.210g硫酸镍和0.223g硫酸酸钴放入反应釜内衬中,加入12mL水,搅拌使药品溶解,加入1.0g尿素,搅拌溶解,加入2.2moL/L的氢氧化锂58mL,然后加入1.2g过硫酸铵反应,搅拌一分钟(注意不可搅拌太长时间,否则会有杂相生成);
2)最后将反应釜内衬盖好盖放入反应釜中,放在烘箱中190℃反应20小时;
3)再经离心洗涤干燥后得到样品,所得样品再经700℃退火8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师范大学,未经福建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7389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机热保护器的连接结构
- 下一篇:加强通风的筒状壳体直流微电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