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低屈服强度的微碳钢及其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72763.2 | 申请日: | 2015-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562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于洋;王畅;庞在刚;王林;陈瑾;陈斌;李树森;焦会立;张栋;胡燕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钢总公司;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04 | 分类号: | C22C38/04;C22C38/02;C22C3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马苗苗 |
地址: | 10004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屈服 强度 微碳钢 及其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碳钢板生产工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低屈服强度的微碳钢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微碳钢是介于低碳钢和超低碳钢之间的中间品,它具有接近超低碳钢的力学性能,同时成本控制在低碳钢水平,针对用户的低屈服强度的需要替代超低碳钢,有着较好的市场前景。
目前在冷轧汽车用钢的市场上,客户为了保证冲压性能,提出低屈服强度的需求,其冲压后主要用于横梁/安装板/顶盖等部位,而钢厂为满足用户的要求,一般采用超低碳钢进行生产,经过RH精炼深度脱碳,添加Ti/Nb合金等固定C/N原子,性能存在明显的富裕,钢板价格偏高,竞争力不明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低屈服强度的微碳钢及其生产方法,解决了或部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冷轧汽车用钢采用超低碳钢进行生产,添加Ti/Nb合金等固定C/N原子,性能存在明显的富裕,钢板价格偏高,竞争力不明显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低屈服强度的微碳钢,所述微碳钢的化学质量百分比为:C:0.015-0.025%、Si≤0.01%、Mn:0.1-0.2%、P≤0.01%、S≤0.01%、B:0.0015-0.0030%,其余是Fe及不可避免杂质,所述微碳钢的冷轧卷晶粒尺寸达到8.5级,钢屈服强度<180MPa,断后延伸率A80≥40%。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具有低屈服强度的微碳钢的生产方法包括将铁水预处理后,经过顶底复吹转炉冶炼、RH精炼获得微碳钢的钢水后连铸获得板坯;将所述板坯进行加热后,对所述板坯进行粗轧,精轧前使用板卷箱,精轧获得热轧板,终轧温度控制在890~930℃,卷取温度控制在680~730℃;经过酸洗、冷轧、退火和平整工艺获得微碳钢冷轧卷。
进一步地,所述RH精炼过程中加入硼铁,确保B>0.0015%。
进一步地,所述精轧前使用板卷箱包括将所述热轧板采用稀疏冷却模式冷却到卷取温度,同时层冷过程开启U形卷取模式,带钢头尾30米处高出目标卷取温度30℃;卷取过程中夹送辊压力<15KN,采用带钢头尾夹持中部抬起模式。
进一步地,将所述带钢设定退火炉的均热温度控制在800~830℃;平整延伸率控制在0.5-1.5%。
进一步地,所述微碳钢冷轧卷的微观金相组织为铁素体+碳化物。
本发明提供的具有低屈服强度的微碳钢采用B元素粗化晶粒,降低钢种C含量,纯净钢种S,P等元素,同时采用高温卷取的方式粗化热轧铁素体晶粒,利用连退的高温退火来获得均匀粗大的多边形铁素体加晶界分布的离散的碳化物颗粒,得到的微碳钢冷轧卷晶粒尺寸达到8.5级,钢屈服强度<180MPa,断后延伸率A80≥40%,带钢头中尾的力学性能差不超过10MPa,性能达到冷轧汽车用钢,钢板价格偏低,竞争力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具有低屈服强度的微碳钢的生产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具有低屈服度的微碳钢的微观组织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添加B元素的金相组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低屈服强度的微碳钢,所述微碳钢的化学质量百分比为:
C:0.015-0.025%、Si≤0.01%、Mn:0.1-0.2%、P≤0.01%、S≤0.01%、B:0.0015-0.0030%,其余是Fe及不可避免杂质,所述微碳钢的冷轧卷晶粒尺寸达到8.5级,钢屈服强度<180MPa,断后延伸率A80≥40%。
参见图1,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具有低屈服强度的微碳钢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铁水预处理后,经过顶底复吹转炉冶炼、RH精炼获得微碳钢的钢水后连铸获得板坯。
步骤2,将所述板坯进行加热后,对所述板坯进行粗轧及精轧前使用板卷箱,精轧获得热轧板,终轧温度控制在890~930℃,卷取温度控制在680~730℃。
步骤3,经过酸洗、冷轧、退火和平整工艺获得微碳钢冷轧卷。
详细介绍步骤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钢总公司;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首钢总公司;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7276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延展性高致密度的预硬型塑料模具钢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铝合金导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