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路由器的子卡和线卡板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772673.3 | 申请日: | 2015-11-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131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 发明(设计)人: | 杨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12/771 | 分类号: | H04L12/771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8 | 代理人: | 王民盛;王丽琴 |
| 地址: | 31005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路由器 线卡板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路由器的子卡,该子卡包括多链路编码与复用单元与多链路解码与解复用单元,其中,多链路编码与复用单元用于接收M个第一速率以太数据流,并对所接收的第一速率以太数据流进行重新编码,在所述第一速率以太数据流中增加带内链路通道控制信息,将所述M个第一速率以太数据流转换为N路第二速率以太数据流,通过第二速率以太网链路将所述N路第二速率以太数据流输出至路由器的线卡板,N与M均为非零自然数;多链路解码与解复用单元用于进行反向的解码与解复用处理。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路由器的线卡板。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路由器的子卡和线卡板。
背景技术
路由器是工作在开放系统互连协议模型的第三层,即网络层的分组交换设备,具有连接不同网络类型的能力,并能够选择数据传输路径的网络设备。路由器通常连接两个或多个网间互联协议(IP)子网或点到点协议标识的逻辑端口,拥有多个物理接口。路由器物理接口种类丰富,可以提供各种不同接口速率和不同业务特性的Ethernet(以太网)网络接口、SDH/SONET(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Synchronous Optical Network,同步数字系列/同步光纤网)网络接口、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异步传输模式)网络接口、OTN(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光传输网)网络接口等。
由于路由器的功能复杂、接口种类繁多,通常情况下,网络设备供应商为了降低路由器设备的物料成本和保护用户的投资,以及提高设备可靠性和配置灵活性,路由器的各功能单元采用物理分离的方式实现,即可以通过更换各功能单元提升整机的处理能力和接口规格,这就要求移走或插入路由器的各功能单元,路由器的其它部件构建的系统和应用不能受到影响,即路由器的各部件支持热插拔。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路由器的子卡和线卡板,能够使路由器子卡对外灵活提供多种速率以太网接口。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路由器的子卡,用于与路由器的线卡板插接,该子卡包括多链路编码与复用单元与多链路解码与解复用单元,
其中,多链路编码与复用单元用于接收M个第一速率以太数据流,并对所接收的第一速率以太数据流进行重新编码,在所述第一速率以太数据流中增加带内链路通道控制信息,将所述M个第一速率以太数据流转换为N路第二速率以太数据流,通过第二速率以太网链路将所述N路第二速率以太数据流输出至路由器的线卡板,其中N与M均为非零自然数;
多链路解码与解复用单元,用于接收来自路由器的线卡板的N路第二速率以太数据流,获取所述第二速率以太数据流中的带内链路通道控制信息;根据所述带内链路通道控制信息,将所述N路第二速率以太数据流恢复为M个第一速率以太数据流。
可选地,所述多链路编码与复用单元包括:M个以太网接收单元,M个先进先出单元,M个空闲码增删单元,M个扰码单元,M个1:2编码单元,2M个对齐标志和通道号插入单元和1个以太网PMA子层2M:N处理单元,
所述每一个以太网接收单元用于接收1路第一速率以太数据流,并对所述第一速率以太数据流进行以太网时钟数据恢复,同步获取和去扰码操作;
所述每一个先进先出单元用于接收并缓存位于第一速率时钟域的对应以太网接收单元输出的第一速率以太数据流,向第二速率时钟域输出接收的所述第一速率以太数据流;
所述每一个空闲码增删单元用于接收对应的先进先出单元输出的第一速率以太数据流,当第一速率时钟域和第二速率时钟域数据不同步时,在第一速率以太数据流中增加或删除空闲码,使得第一速率时钟域和第二速率时钟域数据同步;
所述每一个扰码单元用于接收对应的空闲码增删单元输出的第一速率以太数据流,对第一速率以太数据流在比特级上进行随机化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7267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