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飞机驾驶舱视界增强系统和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770666.X | 申请日: | 2015-11-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0509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5 |
| 发明(设计)人: | 金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G06T3/00 | 分类号: | G06T3/00;G09F9/3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丁晓峰 |
| 地址: | 20121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飞机 驾驶舱 视界 增强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飞机驾驶舱视界增强系统和方法。飞机驾驶舱视界增强系统包括:正位、左位和右位摄像装置,正位摄像装置设置在驾驶员眼位点和飞机风挡立柱之间,拍摄角度正对飞机风挡立柱,左位和右位摄像装置分别设置在飞机风挡立柱的左侧和右侧,拍摄角度分别指向偏向飞机风挡立柱的右侧和左侧;图像处理装置,用于对正位摄像装置、左位摄像装置和右位摄像装置所拍摄的正位图像、左位图像和右位图像进行图像合成和图像匹准,获得飞机风挡立柱遮挡区域图像;显示装置,用于显示所获得的飞机风挡立柱遮挡区域图像。本发明的飞机驾驶舱视界增强系统和方法能起到以下有益技术效果:能精确显示风挡立柱遮挡区域图像,弥补风挡立柱对驾驶舱视界遮挡的弊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飞机驾驶舱视界增强系统和方法,属于飞机总体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设计民用飞机的驾驶舱时,需满足适航规章中的驾驶舱视界范围要求,由于飞机风挡立柱的存在势必对视界产生局部遮挡,因此适航规章提出了补充性说明,即驾驶员的头可左、右移动32mm(1.26英寸),用双目视野尽可能地减少障碍对视野的影响。
基于上述情况,本发明考虑在风挡立柱内侧安装驾驶舱视界增强系统,使飞行员不需要移动头部就能看清被风挡立柱遮挡的景象,由此降低飞行员的负担,提高安全性。同时,也可以在驾驶舱其他需要的位置安装该系统,进一步增强飞行员的视界范围。
目前,与本发明接近的技术为2004年日本东京大学展示的一款“隐身衣”技术,该“隐身衣”上涂有一层回射性物质,还装配了照相机。使用时,将衣服后面的场景由照相机拍摄下来,然后将图像转换到衣服前面的放映机,再将图像投射到由特殊材料制成的衣料上,就能让穿着者看起来是透明人。由于在风挡立柱背面即驾驶舱外不适合摄像组件,因此该技术不适于在本发明所述范围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飞机驾驶舱视界增强系统和方法,其可以精确地显示被风挡立柱遮挡区域的图像,弥补风挡立柱对驾驶舱视界遮挡的弊端。
本发明的以上目的通过一种飞机驾驶舱视界增强系统来实现,该飞机驾驶舱视界增强系统包括:
正位摄像装置、左位摄像装置和右位摄像装置,其中,所述正位摄像装置设置在驾驶员眼位点和飞机风挡立柱之间,所述正位摄像装置的拍摄角度正对所述飞机风挡立柱,所述左位摄像装置和所述右位摄像装置分别设置在所述飞机风挡立柱的左侧和右侧,所述左位摄像装置和所述右位摄像装置的拍摄角度分别指向偏向所述飞机风挡立柱的右侧和左侧;
图像处理装置,所述图像处理装置连接至所述正位摄像装置、所述左位摄像装置和所述右位摄像装置,以用于对所述正位摄像装置、所述左位摄像装置和所述右位摄像装置所拍摄的正位图像、左位图像和右位图像进行图像合成和图像匹准,获得飞机风挡立柱遮挡区域图像;
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连接至所述图像处理装置,以用于显示所获得的飞机风挡立柱遮挡区域图像。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飞机驾驶舱视界增强系统能起到以下有益技术效果:能精确地显示被风挡立柱遮挡区域的图像,弥补风挡立柱对驾驶舱视界遮挡的弊端。
较佳的是,所述图像处理装置包括图像合成模块、边缘检测模块、图像匹准模块,其中,所述图像合成模块用于对所述左位图像和所述右位图像进行图像合成,以得到视角较大的合成图像,所述边缘检测模块用于对所述正位图像进行边缘检测,以得到飞机风挡立柱遮挡区域的边界,所述图像匹准模块用于对所得到的合成图像和正位图像进行图像匹准,并根据所得到的边界提取飞机风挡立柱遮挡区域图像。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飞机驾驶舱视界增强系统能起到以下有益技术效果:能精确地提取飞机风挡立柱遮挡区域图像,从而进一步精确地显示被风挡立柱遮挡区域的图像。
较佳的是,所述图像处理装置还包括图像裁剪模块,所述图像裁剪模块用于根据实际视觉效果可调整地裁剪所述飞机风挡立柱遮挡区域图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未经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7066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