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反馈式预失真线性化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770553.X | 申请日: | 2015-11-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059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 发明(设计)人: | 谢小强;佘宇琛;杨贵挺;杨迎;杨超;穆继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3F1/32 | 分类号: | H03F1/32;H03F3/2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反馈 失真 线性化 方法 | ||
1.一种反馈式预失真线性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失真信号产生电路(1)——产生补偿功率放大器非线性失真的预失真信号;非线性失真信号采样电路(2)——用于提取目标功率放大器输出的失真信号;失真信号幅相控制电路(3)——用于控制失真采样信号的幅度和相位;目标功率放大器(4)——作为提高线性度目标,比如毫米波高功率放大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馈式预失真线性化方法,其特征在于:预失真信号产生电路(1)、目标功率放大器(4)、非线性失真信号采样电路(2)、失真信号幅相控制电路(3)依次串接,形成环路;目标功率放大器(4)输出的非线性失真信号经电路(2)采样提取后,由零中频混频为包含功率放大器(4)非线性失真特性的中频信号,馈入失真信号幅相控制电路(3);在电路(3)中,对该中频信号进行幅度和相位的调整为与非线性失真特性等幅反相的中频信号,该信号具有目标功率放大器(4)所需的预失真特性,并将该调整后的中频信号馈入预失真信号产生电路(1);在电路(1)中,将幅相控制调整后的中频信号经上变频搬移到输入信号频率,并与输入信号组合形成预失真信号,最后馈入到目标功率放大器(4),形成预失真线性化反馈式环路,实现对目标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失真补偿,达到预失真线性化目的。
3.如权利要求1至2所述的反馈式预失真线性化方法,其特征在于:非线性失真信号采样电路(2)由第一定向耦合器(101)、下变频器(301)、滤波器(401)组成。第一定向耦合器(101)的输入端与目标功率放大器(4)的输出端相连,耦合输出端与下变频器(301)的射频输入端(RF)相连,直通输出端为整个电路的输出;下变频器(301)的本振输入端(LO)与预失真信号产生电路(1)中的功率分配器(701)的第二输出端(P2)相连;滤波器(401)的输入端与下变频器(301)的输出端相连。
4.如权利要求1至3所述的反馈式预失真线性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失真信号幅相控制电路(3)由第二放大器(202)、移相器(501)、可调衰减器(601)组成;移相器(501)、第二放大器(202)、可调衰减器(601)依次串联;移向器(501)的输入端与非线性失真信号采样电路(2)中的滤波器(401)的输出端相连。
5.如权利要求1至4所述的反馈式预失真线性化方法,其特征在于:预失真信号产生电路(1)由第二定向耦合器(102)、第一放大器(201)、上变频器(302)、功率分配器(701)、功率合成器(702)组成;第二定向耦合器(102)的输入端为整个电路的输入,直通输出端与功率合成器(702)的输入端相连,耦合输出端与第一放大器(201)的输入端相连;第一放大器(201)的输出端与功率分配器(701)的输入端相连;上变频器(302)的输出端与功率合成器(702)的输入端相连,本振端(LO2)与功率分配器(701)的第一输出端(P1)相连,中频端(IF)与失真信号幅相控制电路(3)中的可调衰减器(601)的输出端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70553.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