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上时移地震接收点位移校正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70047.0 | 申请日: | 2015-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595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朱振宇;薛东川;张金淼;陈宝书;王小六;何洋洋;孙文博;陈剑军;刘志鹏;欧阳炀;王清振;桑淑云;李丽霞;杨俊;王艳冬;汪小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研究总院 |
主分类号: | G01V1/22 | 分类号: | G01V1/22;G01V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徐宁;何家鹏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上 地震 接收 位移 校正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上时移地震接收点位移校正方法,属于石油天然气地震勘探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海上石油天然气地震勘探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普遍采用拖缆采集的方式进行。这种海上地震数据采集方式,一般由采集船拖曳着两个汽枪震源和多条采集电缆组成采集系统(如图1所示),两个气枪震源相隔一定时间交替放炮,震源激发的同时接收电缆开始记录地下反射信号,并由导航定位系统记录放炮时间和对应的炮点、接收点的位置信息。采集过程中为了获得理想的观测系统参数,采集船必须保持一定的航速(通常为4-5节,约2.5m/s)使接收电缆处于拉直的状态。因此,与陆上地震数据采集时检波器放置在固定位置不同,海上拖缆数据采集时,接收电缆随采集船移动。可是现有的勘探地球物理地震资料处理技术都是从陆上地震数据处理技术发展起来的,认为在地震资料采集的过程中检波点固定不动。当处理海上拖缆采集数据时,这种由采集过程中接收点发生的位移会使成像剖面产生与采集船航向相反的偏移,且随时间越晚到达的信号偏离实际位置越大。不过这种由于接收点位移产生的成像位置误差的绝对值一般较小。例如,以2.5m/s的船速航行,记录5s时间,采集数据的最大误差为12.5m,仅相当于相邻道数据的误差。因此在海上地震资料常规处理中,处理人员忽略接收点位置误差问题,将拖缆采集回来的数据当作固定缆采集的数据一般不会带来太大问题。可是,在对时移地震资料前后两次采集数据做匹配处理时,非目的层的两次数据的差异一般接近于零,而差异主要集中在产油层,此时接收点位移带来的误差相对于油藏变化引起的细微差异就变得不可忽略了。特别是当前后两次地震资料采集时,采集船航速不一致甚至航向相反,这种接收点位移带来的误差影响将更加明显。因此,只有消除了海上拖缆采集地震资料的接收点位移影响以后,后续的时移地震资料匹配处理才更准确合理,从而为后续的地震资料处理、解释提供一个好的数据基础,提高油气藏变化监测的准确度。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海上时移地震接收点位移校正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海上时移地震接收点位移校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一条炮线,计算采集船在采集该炮线上各炮的地震数据时其自身的平均航行速度;2)选择该炮线上的某一个炮点,对采集船所采集到的该炮点激发所获得的地震数据按照采集缆进行分组;3)选择一个采集缆,计算炮点到采集缆上各接收点的偏移距,以最小偏移距接收点为原点,计算该采集缆各接收点在炮点激发时刻即t=0时的弧长坐标共n+1个接收点;4)计算t时刻采集缆上各接收点相对于炮点激发时弧长坐标原点的弧长坐标5)以弧长坐标和t时刻接收点上的地震数据为原始样本,样条插值上的地震波场值,此插值结果即为t时刻位移校正后的地震数据,其中k=0,1,2,…,n;6)按照记录时间间隔逐渐改变t值,重复实施步骤4)和步骤5),直到记录时间结束,由此获得在步骤2)所选的炮点下,对步骤3)所选的采集缆上各接收点的位移校正。
所述步骤1)中,对于包括N个炮点的炮线,由下式计算出前N-1个炮数据采集时采集船的平均航行速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研究总院,未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研究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7004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