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连接方法及移动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510769745.9 | 申请日: | 2015-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0197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0 |
发明(设计)人: | 杨芳;于国福;高向军;孟庆康;范晓波;常清雪;胥海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5/02 | 分类号: | G05B15/02;G05B19/4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黄志华 |
地址: | 621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接 方法 移动 终端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方法及移动终端,用于解决智能家居系统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连接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该方法包括:扫描在所述移动终端所在的当前场景中的第一显示单元上显示的二维码图像;其中,所述二维码图像与所述当前场景中的智能家居系统对应,所述二维码图像至少包括所述智能家居系统对应的应用程序下载信息、所述智能家居系统的网络通讯参数及所述智能家居系统中N个智能家居设备的N个设备相关信息,N为正整数;获取与所述二维码图像对应的二维码信息;根据所述二维码信息建立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智能家居系统的连接;生成并在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二显示单元上显示用于实现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智能家居系统间交互的交互界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智能家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连接方法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家居生活品质也日益提高。其中,具有射频通讯和组网功能的智能开关面板已成为智能家居的重要技术和产品组成部分。目前,采用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家居可以通过智能手机、PAD(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和物联网网关建立通讯连接,使用智能家居对应的应用对家居电器和家居场景进行操控,从而代替各个房间区域的墙面开关面板的操控功能。
但智能家居的产品和应用普遍还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无论是家庭场地还是工作场地,通常只有智能家居系统的安装和设置者(拥有者)可以通过自己的终端设备对场地的智能家居设备进行操控(且只能对该场地进行操控应用)。这种专属性门槛,使得如果有朋友到家,或新的工作人员、包括有使用经验的人,对于新场地的智能家居系统都无法轻易地连接、操控等。并且,在场地的主人邀请用户体验时,为了实现与智能家居系统之间的连接及操控,甚至还需要体验者在通过手动查找并下载相应的软件,进而才能实现与智能家居系统的连接,操作较为繁琐,用户的体验度也较低。
综上可知,现有技术中智能家居系统与移动终端设备之间的连接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方法及移动终端,用于解决智能家居系统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连接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一方面,本发明公开一种连接方法,该方法包括:
扫描在所述移动终端所在的当前场景中的第一显示单元上显示的二维码图像;其中,所述二维码图像与所述当前场景中的智能家居系统对应,所述二维码图像至少包括所述智能家居系统对应的应用程序下载信息、所述智能家居系统的网络通讯参数及所述智能家居系统中N个智能家居设备的N个设备相关信息,N为正整数;
获取与所述二维码图像对应的二维码信息;
根据所述二维码信息建立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智能家居系统的连接;
生成并在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二显示单元上显示用于实现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智能家居系统间交互的交互界面。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公开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
扫描模块,用于扫描在所述移动终端所在的当前场景中的第一显示单元上显示的二维码图像;其中,所述二维码图像与所述当前场景中的智能家居系统对应,所述二维码图像至少包括所述智能家居系统对应的应用程序下载信息、所述智能家居系统的网络通讯参数及所述智能家居系统中N个智能家居设备的N个设备相关信息,N为正整数;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与所述二维码图像对应的二维码信息;
连接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二维码信息建立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智能家居系统的连接;
生成模块,用于生成并在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二显示单元上显示用于实现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智能家居系统间交互的交互界面。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一种或多种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6974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化科研研究室布置系统
- 下一篇:基于CO检测和湿度检测的通风加湿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