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面条用杏仁脱苦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66842.2 | 申请日: | 2015-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416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24 |
发明(设计)人: | 陈中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垦(天津)农业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5/20 | 分类号: | A23L5/20;A23L25/00 |
代理公司: |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11 | 代理人: | 张会雪 |
地址: | 30030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面条 杏仁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杏仁脱苦方法。
背景技术
杏仁为蔷薇科植物杏果的种仁,富含植物蛋白、不饱和脂肪酸及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有润肺养颜、止咳平喘、清积食散滞、滑肠通便、抗氧化的功效。杏仁分为甜杏仁及苦杏仁两种。我国南方产的杏仁属于甜杏仁(又名南杏仁),味道微甜、细腻,多用于食用。苦杏仁的食疗效果与甜杏仁相同,但因苦味重、微毒性,食用的人不多,所以价格比较低廉,若能有效去除苦杏仁的苦味又能保持杏仁的营养风味,将会使苦杏仁得到广泛利用。
杏仁的苦味来源于苦味氰苷:苦杏仁苷(约4%)和野樱苷,杏仁中含苦杏仁酶、樱叶酶、醇腈酶等,研碎后加水,苦杏仁苷受苦杏仁酶的作用,生成氢氰酸、苯甲醛和葡萄糖,苦杏仁的毒来自于苦杏仁苷水解释放出的氢氰酸。苦杏仁苷也可被胃酸、β-葡萄糖苷酶等水解,产生氢氰酸,普通1g杏仁约可产生2.5mg氢氰酸。氢氰酸是剧毒物质,人的致死量大约为0.05g。曾有报道,成人一次口服生苦杏仁40-60粒可中毒,50-100粒可致死。亦有文献报道,小儿口服5粒引起中毒,服10余粒致死的。苦杏仁中毒机理主要是由于苦杏仁苷被人体中酶水解,产生氢氰酸而被吸收。氰离子能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三价铁(Fe3+)结合,阻断了氧化呼吸过程中电子的传递,致使血红蛋白丧失携氧能力,最后组织细胞因缺氧而窒息,因此脱苦去毒非常必要。
目前杏仁脱苦仍多采用浸泡法,即用清水进行加热静止浸泡,且多次换水。其缺点在于:1、时间长,一般需要15-72小时,生产效率低;2、用水量大,浪费水资源;3、长时间的浸泡使杏仁的风味和营养物质大量流失,影响品质;4、加热静止浸泡使杏仁受热不均且HCN不易挥发,影响脱苦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杏仁脱苦方法,该方法脱苦时间短,用水少,能保持杏仁的风味和营养物质,脱苦效果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杏仁脱苦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原料拣选:挑选颗粒饱满、大小均匀,没有虫蛀或霉烂变质的杏仁,去除杂质,漂洗备用;
b浸泡:将杏仁用清水浸泡0.5~1.5h,用水量为杏仁质量的2~5倍;
c冷冻:将浸泡后的杏仁捞出沥干,然后放置在-5℃~-20℃速冻;
d负压浸泡:将冷冻后的杏仁放入温度为50~70℃的清水中,抽真空至-0.05~-0.08Mpa,保持1~2h,用水量为杏仁质量的4~8倍,期间保持低温沸腾状态,不断旋转搅拌,将杏仁中的氰化物通过抽真空排出;
e高压浸泡:然后将杏仁放入温度为常温食盐水中,加压至0.02~0.05Mpa,保持1~2h,食盐水量为杏仁质量的4~8倍;
f干燥、检验。
优选的,杏仁脱苦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原料拣选:挑选颗粒饱满、大小均匀,没有虫蛀或霉烂变质的杏仁,去除杂质,漂洗备用;
b浸泡:将杏仁用清水浸泡1h,用水量为杏仁质量的3倍;
c冷冻:将浸泡后的杏仁捞出沥干,然后放置在-18℃速冻;
d负压浸泡:将冷冻后的杏仁放入温度为60℃的清水中,抽真空至-0.07Mpa,保持1.5h,用水量为杏仁质量的6倍,期间保持低温沸腾状态,不断旋转搅拌,将杏仁中的氰化物通过抽真空排出;
e高压浸泡:然后将杏仁放入温度为常温食盐水中,加压至0.03Mpa,保持1.5h,食盐水量为杏仁质量的5倍;
f干燥、检验。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1、用时短,只需要2.5-5.5小时,大大缩短了脱苦的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2、用水少,可节约水资源,较环保;3、浸泡时间短,杏仁的风味和营养物质流失少,对品质的影响小;4、经冷冻、负压旋转浸泡、高压浸泡后,使杏仁受热均匀且HCN易挥发,脱苦效果好;5、方法所用只有清水与食盐水,未添加其他物质,保证了杏仁后期的加工方便和食用安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杏仁脱苦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原料拣选:挑选颗粒饱满、大小均匀,没有虫蛀或霉烂变质的杏仁,去除杂质,漂洗备用;
b浸泡:将杏仁用清水浸泡1h,用水量为杏仁质量的3倍;
c冷冻:将浸泡后的杏仁捞出沥干,然后放置在-18℃速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垦(天津)农业制品有限公司,未经宜垦(天津)农业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668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制备吉西他滨盐酸盐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新孢子虫病r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