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交联聚烯烃微孔发泡板材的生产方法及其混合冷却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764981.1 | 申请日: | 2015-11-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308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7 |
| 发明(设计)人: | 胡勇刚;纪成杰;滕晓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恒美塑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J9/12 | 分类号: | C08J9/12;C08J3/24;C08L23/14;C08L23/06;C08L23/08;C08L71/02;C08L51/06;C08K13/02;C08K3/22;C08K3/30;C08K3/34;B29C47/92;B29B7/82 |
| 代理公司: | 上海欣创专利商标事务所 31217 | 代理人: | 俞鸿 |
| 地址: | 26530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交联 烯烃 微孔 发泡 板材 生产 方法 及其 混合 冷却 装置 | ||
1.一种交联聚烯烃微孔发泡板材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重量比,将100份基本树脂、1-10份包埋剂、0.1-10份导电促进剂放置在活化釜中,注入压力为30-40MPa的超临界二氧化碳,调整二氧化碳温度为20-100℃,封闭活化处理10-30分钟,泄压得到活化树脂,其中基本树脂选自共聚聚丙烯、线性高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或它们的混合物,包埋剂选自聚氧乙烯(20)-琥珀酸单硬脂酸甘油酯、聚氧乙烯(20)-琥珀酸单棕榈酸甘油酯或聚氧乙烯(20)-琥珀酸单月桂酸甘油酯,导电促进剂选自活性纳米氧化锌或活性纳米氧化铝;
(2)按重量比,将100份步骤(1)中获得的活化树脂、1-10份成核剂、1-20份马来酸酐接枝聚烯烃交联剂与1-10份发泡助剂混合并高速搅拌10-30分钟得树脂混合料,所述成核剂选自纳米硫酸钡、纳米滑石粉,所述发泡助剂选自分子蒸馏单硬脂酸甘油酯、分子蒸馏单油酸甘油酯或分子蒸馏单棕榈酸甘油酯;
(3)将步骤(2)所得的树脂混合料平均加入到一台平行同向双螺杆挤出机和一台啮合异向双螺杆挤出机中,升温至135-150℃熔融形成树脂熔体,树脂熔体从所述两台双螺杆挤出机挤出进入夹套反应釜,控制夹套反应釜的压力在35-45MPa,树脂熔体随后进入单螺杆挤出机进一步混合熔融;
(4)树脂熔体从单螺杆挤出机挤出后进入混合冷却装置,所述混合冷却装置包括一个具有进口端(201)和出口端(202)的筒状壳体(200),近壳体进口端(201)处沿径向设置一个缓冲模块(203),该缓冲模块(203)与进口端(201)处的壳壁构成初级缓冲室(204),近壳体出口端(202)处沿径向设置一个缓冲模块(205),该缓冲模块(205)与出口端(202)处的壳壁构成次级缓冲室(206),壳体(200)内部在两个缓冲模块(203,205)间设置用于输送超临界二氧化碳的钢管(207)和树脂挡板(208),所述钢管(207)在分别在两个缓冲模块(203,205)处联通,其中两根钢管的端部设有二氧化碳喷头(209,210),壳体(200)外侧近出口端(202)处设置一个超临界二氧化碳入口(211),该入口(211)与输送超临界二氧化碳的钢管(207)联通,在壳体(200)外侧近进口端(201)处设置一个与壳体(200)联通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出口(212),将超临界二氧化碳注入混合冷却装置,超临界二氧化碳自钢管的喷头喷出与树脂熔体接触混合;
(5)当混合冷却装置开口端处压力达到20-30MPa时,打开出料口混合料从成型装置挤出成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方法,步骤5中混合料从平口模挤出成型。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产方法,所述步骤1中的基本树脂体为共聚聚丙烯,其熔融指数为6.5克/10分钟。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产方法,所述步骤1中的基本树脂体为共聚聚丙烯、线性高密度聚乙烯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混合物,其中共聚聚丙烯的熔融指数为6.5克/10分钟。
5.一种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方法的混合冷却装置,其包括一个具有进口端(201)和出口端(202)的筒状壳体(200),近壳体进口端(201)处沿径向设置一个缓冲模块(203),该缓冲模块(203)与进口端(201)处的壳壁构成初级缓冲室(204),近壳体出口端(202)处沿径向设置一个缓冲模块(205),该缓冲模块(205)与出口端(202)处的壳壁构成次级缓冲室(206),壳体(200)内部在两个缓冲模块(203,205)间设置用于输送超临界二氧化碳的钢管(207)和树脂挡板(208),所述钢管(207)在分别在两个缓冲模块(203,205)处联通,其中两根钢管的端部设有二氧化碳喷头(209,210),壳体(200)外侧近出口端(202)处设置一个超临界二氧化碳入口(211),该入口(211)与输送超临界二氧化碳的钢管(207)联通,在壳体(200)外侧近进口端(201)处设置一个与壳体(200)联通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出口(212)。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合冷却装置,其中,树脂挡板的尺寸为壳体管径的2/3~3/4,输送超临界二氧化碳流通的钢管长度为钢管管径的6~8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恒美塑业有限公司,未经烟台恒美塑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6498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