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扭转光纤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764573.6 | 申请日: | 2015-11-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423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 发明(设计)人: | 张心贲;曹蓓蓓;郑林;韦会峰;汪洪海;童维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B6/02 | 分类号: | G02B6/02;G02B6/024 |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胡艳 |
| 地址: | 430073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扭转 光纤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扭转光纤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光纤由于良好的绝缘性、天然的抗电磁干扰能力、紧凑性以及可以低损耗地传输光信号等特点,被广泛用于传感中,如电流互感器等。通常的传感光纤环由低双折射光纤绕环形成,其中传输的偏振光容易受制备缺陷(纤芯椭圆化、非对称性应力等)和外界因素(温度、弯曲、震动等)的影响,从而导致测试结果不准确甚至错误。目前被广泛研究和应用的是旋转光纤,其原理是在常规保偏光纤(即线性偏振保持光纤)的基础上,通过轴线旋转引入圆双折射,与光纤本身的线性双折射一起共同形成椭圆双折射。在旋转速率足够高时可以认为其为保圆光纤,即圆偏振保持光纤。
光纤的基模有两个偏振态,设它们的传播常数分别为β1和β2,传播常数即波数β,β=2π·neff/λ,neff为模式有效折射率,λ为工作波长。双折射光纤中两个偏振态的传播常数之差(β1-β2)较大,即传播速度相差较大,随着传播距离增加,模式间的延时差(即对应相位差)线性增加。复合偏振态的重复周期即拍长LB=2π/Δβ,Δβ=β1-β2。每段长为LB/2的旋转光纤可看成一段长LB/4的双折射光纤连接另一段长LB/4的双折射光纤,后一段双折射光纤的主轴方向相对于前者旋转了π/2。这样,这两段光纤的模式延时可以完全抵消,最大相位差也减小了一半。
旋转光纤的旋转程度可以用ξ=2π/Lspun表示,意为光纤单位长度上的旋转角度,单位为rad/m,Lspun为光纤旋转周期。旋转光纤的偏振态和双折射特性可以用Poincaré上的向量表示(“Spunellipticallybirefringentphotoniccrystalfibre”,Opt.Express,Vol.15,No.4,2007),其中,LB′表示旋转光纤两个基模偏振态变化的周期,而其圆拍长(或者说包络周期)为向量表示普通保偏光纤;向量表示旋转引起的圆偏振,系数2表示光纤旋转一周对应Poincaré球上的偏振态旋转4π,向量和方向垂直。
均匀旋转光纤可以采用McIntyreandSnyder提出的分片堆积的方法分析[1]。具体将一段旋转光纤平均细分为若干个片段,各片段内的双折射是均匀的,各片段(除第一段)的主轴相对于前一个片段主轴均偏移一定角度,片段之间的光场的变化采用耦合模理论分析。在不考虑残余应力的情况下,采用这种方法计算不同旋转率ξ/Δβ对光纤最大局部模式间相位差的影响,见图1。时为线性偏振保持光纤,时为圆偏振保持光纤,时为椭圆偏振保持光纤,越小,光纤越接近圆偏振保持光纤。
根据图1可以看出扭转偏振光纤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保圆特性,其圆拍长不是无穷大,因此应用中旋转光纤的最佳长度应该为其长周期的整数倍。专利US6721469B2和US7095911B2中公开的螺旋手性光纤,虽然其螺旋节距在波长量级,可以视为准保圆光纤,但只能通过与光纤手性一致的圆偏振光。
专利CN1041129C及其系列专利中提出了一种关于光纤中心对称的四应力区结构,其特点是光纤的无线偏振保偏特性,因此较低的旋转率即可实现圆偏振保持效果,而应力区的存在可以降低光纤对外部的应力敏感性。但其制备过程较复杂需要制备四根(或三根)应力棒,以及旋转拉丝过程中需要抽真空或者需要采用对烧腐蚀法。
文中涉及参考文献:
[1]Lightpropagationintwistedanisotropicmedia:Applicationtophotoreceptors.JOSA,Vol.68,No.2,1978.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简单、且可实现圆偏振保持功能的扭转光纤及其制备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6457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