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压缩机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763060.3 | 申请日: | 2015-11-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512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24 |
| 发明(设计)人: | 刘韵;康小丽;单彩侠;胡余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4C29/02 | 分类号: | F04C29/02;F16N13/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成创同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9 | 代理人: | 姚远达;柳兴坤 |
| 地址: | 519070 广东省珠***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缩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缩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容积式转子泵进行润滑的压缩机。
背景技术
在现有涡旋压缩机中,其下支撑座中设置滑动或滚动轴承来支撑驱动轴转动,为了提供下支撑座内轴承的润滑冷却条件,需要对下支撑轴承内进行供油,假如此处供油不足或温度太高,都将加剧驱动轴与轴承间的磨损,影响压缩机的寿命。在现有的技术方案中,通常在驱动轴与轴承配合段开设油孔连通驱动轴主油路,从压缩机底部通过泵油结构进入曲轴主油路内的一部分润滑油进入下支撑座内,从而能有效润滑下支撑轴承。下支撑座下端一般配合有油泵或者止推限位结构,使得在轴承、驱动轴与下支架轴承座之间形成封闭的间隙空间,形成润滑油聚集存储油池。该油池内的油温由于润滑油一直聚集在此而带不走轴承与曲轴之间的摩擦热量而逐渐升高,润滑油的润滑效果因为温度上升而下降进而导致摩擦热更多,且对于滚动轴承来说,其一直浸泡在润滑油内会增加摩擦副功耗,长期以往从压缩机的可靠性和功耗来说都将会产生很大影响,容易产生轴承烧坏和压缩机功耗异常。
针对这一问题,比如现有技术专利CN103486046A有部分解决方案,其通过在支撑座下端面开设导油槽,将聚集在下支撑座空间内的润滑油引流到压缩机底部油池。但是如其专利特征所示,导油槽需开设在下支撑座下端面,当压缩机底部油池液位高于下支撑座下部端面时,通过专利所述结构的导油槽只能将下支撑座内的润滑油泄流到与底部油池液位同一高度,即,若在压缩机运行过程中,压缩机底部油池高度高于下支撑座内轴承安装高度时,有导游槽结构的下支撑座内集聚的油仍将一直聚集在下支撑座内,起不到及时泄油的作用。
针对上述问题,亟需提供一种新的压缩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下支撑座与副轴承之间形成的间隙空间内的润滑油无法及时泄油导致温度过高,影响压缩机可靠性和功耗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支撑座与副轴承之间形成的间隙空间内的润滑油能够及时泄油,可靠性好的压缩机。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压缩机,包括压缩机构、用于向所述压缩机的润滑油循环回路供油的容积式转子泵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压缩机构和所述容积式转子泵的驱动轴,所述驱动轴远离所述压缩机构的一端经副轴承转动设置于支撑座内,所述支撑座与所述副轴承之间具有间隙空间,所述容积式转子泵内设置有连接通道,所述间隙空间通过所述连接通道接入所述容积式转子泵的吸油腔和/或吸油通道。
优选的,所述容积式转子泵包括一密闭的容纳腔以及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的转子,所述吸油腔由所述转子与所述容纳腔的内壁配合形成,所述驱动轴上设有与所述驱动轴的轴线偏心的偏心轴,所述偏心轴与所述转子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转子绕所述驱动轴做轨道运动的同时,以所述偏心轴为中心旋转;
所述连接通道设置于所述容纳腔的腔壁上。
优选的,所述容积式转子泵还包括固定于所述支撑座上的底座以及固定设置于所述底座内的油泵缸体,所述底座与所述油泵缸体围成一端开口的容纳腔;
还包括密封盖板,所述密封盖板的一面将所述容纳腔的开口密封,另一面与所述驱动轴的端面以及驱动轴与所述支撑座之间的所述间隙空间相对设置,所述偏心轴以及所述转子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密封盖板上。
优选的,所述密封盖板上与所述吸油腔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吸油腔与所述间隙空间。
优选的,所述密封盖板上与所述间隙空间相对的一面上设置有汇流凹槽,用于将所述间隙空间内的润滑油汇流至所述第一通孔处。
优选的,所述汇流凹槽包括环形凹槽以及与所述环形凹槽连通且沿其径向向外发散的多个径向凹槽,所述第一通孔位于所述环形凹槽上。
优选的,所述底座上沿轴向开有至少一个吸油通孔,所述吸油通孔连接所述压缩机的油池与所述吸油腔;
在所述密封盖板以及所述底座上开设所述连接通道,所述连接通道一端连接所述间隙空间,另一端连接所述吸油通孔。
优选的,所述连接通道包括开设于所述密封盖板上的第二通孔、设置于所述底座上且与所述第二通孔位置相对应的直孔以及开设于所述吸油通孔外壁上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的侧壁与所述直孔连通。
优选的,所述第三通孔的孔径沿向所述吸油通孔的方向逐渐增大。
优选的,所述第三通孔相对所述底座的轴线倾斜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三通孔上远离所述吸油通孔的端部设置有堵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6306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