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华南沿海赤潮灾害应急监测与预警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761278.5 申请日: 2015-11-09
公开(公告)号: CN105445233A 公开(公告)日: 2016-03-30
发明(设计)人: 杨超宇;白毅平;罗军 申请(专利权)人: 国家海洋局南海预报中心
主分类号: G01N21/53 分类号: G01N21/53;G01N21/55
代理公司: 北京兆君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33 代理人: 刘俊玲
地址: 510310 广东***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华南 沿海 赤潮 灾害 应急 监测 预警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赤潮水体分析方法,具体涉及一种赤潮灾害应急监测与预警的方法。

背景技术

基于卫星遥感影像MODIS反演的水质参数分布数据产品可以用于分析赤潮爆发几率判别,水体富营养化情况以及初级生产力水平等。赤潮爆发的准确判别对研究海水水质、渔业资源、旅游业等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人类无节制的经济活动对自然界产生的耦合效应,我国沿岸赤潮呈频发势态,给当地渔业造成了重大损失。2010年中国沿海共发生赤潮69次,累计面积10892平方公里。南海14次,累计面积223平方公里。2011年我国沿海共发生赤潮55次,累计面积6076平方千米。南海11次,累计面积190平方千米。2012年,我国沿海共发现赤潮73次,12次造成灾害,直接经济损失20.15亿元,其中南海区10次。2013年,我国沿海共发现赤潮46次,其中有毒赤潮7次。2013年最大面积大于等于100平方千米。2014年南海区共监测到赤潮16次,赤潮累计面积约684平方千米,赤潮生物种类为夜光藻、球形棕囊藻、红色赤潮藻、多纹膝沟藻、中肋骨条藻、赤潮异弯藻和条纹环沟藻。2014年两次较大面积的赤潮均发生在广东湛江港附近海域,赤潮种类为中肋骨条藻和夜光藻。从2001年以来南海区赤潮调查报告来看,2014年赤潮发生的面积较大,次数较多。赤潮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已经成为我国目前主要的海洋灾害之一。因此,南海海域的赤潮监测研究工作已经迫在眉睫。赤潮监测预警体系亟需完善,赤潮防治、应急处理能力有待提高。

研究表明,利用遥感影像进行赤潮水体判别,可以即时地对赤潮灾害进行预警以及采取及时有效地灾害决策。因此,基于遥感反演数据产品对赤潮水体进行有效判别,是进一步提高海域资源管理的主要发展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赤潮水体判别方法,用于华南沿海赤潮灾害应急监测与预警,该方法基于多因素综合分析,提高了赤潮判别的时效性,能够进一步提高赤潮应急灾害管理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华南沿海赤潮灾害应急监测与预警方法,其步骤包括:

A:按照所需时间、区域测量得到相应水体光谱数据后计算得到相应水体的反射率数据;

B:利用步骤A所得反射率数据计算荧光高度(FLH),其中FLH的计算采用667nm、678nm、748nm三个波段进行比值计算;计算FLH的具体方法如下式(1)所示:

FLH=nLw(678)-nLw(667)-[nLw(748)-nLw(667)]678-667748-667---(1)]]>

C:利用步骤A所得反射率数据采取6波段算法提取海水颗粒物后向散射系数,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A得到的已经过大气校正的反射率数据rrs表达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海洋局南海预报中心,未经国家海洋局南海预报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6127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