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真空吸尘车吸尘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60996.0 | 申请日: | 2015-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395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13 |
发明(设计)人: | 谭罡风;李鑫;杨中杰;李志磊;虞子真;杨梦英;周立;过学迅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H1/08 | 分类号: | E01H1/08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钟锋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真空 吸尘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吸尘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真空吸尘车吸尘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真空吸尘车吸尘盘结构较为复杂,通常采用废气直接冲击地面,激起杂物扬尘,并且激起的扬尘不能完全被吸盘吸收污染空气;扬尘易附着在吸尘盘内壁,影响清洁效果,吸尘盘的维护成本高;并且,由于受吸尘盘的限制,真空吸尘车在工作时的行驶速度低,工作效率低。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吸尘效果好、效率高的真空吸尘车吸尘装置。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真空吸尘车吸尘装置,包括吸尘口壳体,吸尘口壳体的上端与进风管道连通,吸尘口壳体的下端为吸尘口,吸尘口与地面之间有间隙,所述吸尘口壳体外设有回风外壳,吸尘外壳的外壁与回风外壳的内壁之间形成回风通道;回风外壳的下端向吸尘口外壳内部弯曲,形成向上的回风出口;所述装置还包括集风箱和过滤装置,所述吸尘口壳体的出口经进风管道与过滤装置的入口连通,过滤装置的出口经出风管道与集风箱的入口连通,集风箱的出口与回风通道的入口连通。
按上述方案,出风管道上连通有排风管道,排风管道的出口与大气连通;排风管道上安设有限压阀。
按上述方案,所述吸尘口壳体包括前挡板、后挡板和两个侧板,所述前挡板与地面倾斜,与吸尘车行驶方向的地面形成的夹角为锐角。
按上述方案,所述前挡板与地面形成间隙,后挡板与地面之间有间隙,前挡板与地面之间的间隙大于后挡板与地面之间的间隙。
按上述方案,所述回风外壳安设在吸尘口壳体的前挡板和后挡板的外壁,上部经进风管道的外壁延伸至集风箱;回风外壳的内壁与吸尘口壳体外壁和进风管道的外壁形成与集风箱内部连通的回风管道。
按上述方案,所述吸尘口外壳的横截面为梯形截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经回风出口高速流出的回流空气产生科恩达效应和卷吸效应,带动由风机吸入吸尘口内的含尘空气向进风管道流动,提高了吸尘口处的真空度,促进了外界空气向吸尘口内流入,大大提高了吸尘效率,充分利用了回流空气的能量,减少了能量的浪费;同时,从回风口流出空气向吸尘口壳体上部流动,其不与地面接触,避免了空气在冲击地面时造成的扬尘污染;
2、由于吸尘车工作时处于行驶状态,吸尘口处的空气与吸尘车有相对速度,其以低于车速的流速进入吸尘口,吸尘口内气体流速为外界气流流速、由风机提供动力产生气体流动的流速和废气射流流速三种的矢量和,这三股气流共同带动吸尘口处的空气进入,大大提高了吸尘效果,同时,也降低了运行风机的能源消耗;
3、吸尘口壳体的前挡板与地面倾斜,与吸尘车行驶方向的地面形成的夹角为锐角,空气沿前挡板的流向与吸尘车的行驶方向相反,增大了空气的相对流速,空气沿倾斜的前挡板能顺利地经间隙流入吸尘口,有助于提高吸尘效率;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吸尘车行走时受到的空气阻力;
4、从回风管道流出的回风沿吸尘口外壳内壁和外壁高速向上流动,对吸尘盘内壁起到了一定的清洁作用,降低了吸尘口外壳的维护成本,提高了其使用寿命;
5、过滤装置保证了排出空气的含尘量;限压阀使整个管路维持一定的真空度;
6、回风管道内的空气经吸尘口壳体再次进入过滤装置进行二次过滤,大大降低了排放空气的含尘量,对环境保护具有一定的意义;
7、本发明结构合理,吸尘效果好、效率高,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右视图。
图3为图1中A处俯视图。
其中:1、吸尘口壳体;1.1、前挡板;1.2、后挡板;1.3、吸尘口;2、回风外壳;2.1、回风出口;3、进风管道;4、回风管道;5、集风箱;6、过滤装置;7、限压阀;8、出风管道;9、排风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描述。
如图1所示的一种真空吸尘车吸尘装置,包括吸尘口壳体1,吸尘口壳体1的下端为吸尘口1.3,吸尘口1.3与地面之间有间隙,吸尘口壳体1外设有回风外壳2,吸尘外壳的外壁与回风外壳2的内壁之间形成回风通道;回风外壳2的下端向吸尘口壳体1内部弯曲,形成向上的回风出口2.1,空气经回风出口2.1流出后,产生科恩达效应和卷吸效应,沿吸尘口壳体1内壁向上流动(回流的高速气流不会冲击地面引起尘土飞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609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