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冰蓄冷空调及冰蓄冷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759321.4 | 申请日: | 2015-11-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8824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30 |
| 发明(设计)人: | 黄曙良;辛电波;邓玉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4F11/6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 地址: | 266555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冰蓄冷 空调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冰蓄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冰蓄冷空调及冰蓄冷方法。通过循环进行制冰和冰剥离,能够提高系统的能效以及结冰率。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采用盘管换热,随着冰层厚度的增大使得传热热阻增大,导致系统能效较低以及结冰率较小的缺陷。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冰蓄冷空调,包括:蓄冰桶以及换热器,所述换热器放置于所述蓄冰桶内,所述换热器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的冷媒流道,所述壳体包括换热面与非换热面,且与所述蓄冰桶的底部相对的面为非换热面;当冷媒通过节流减压正向流经所述冷媒流道时,与所述换热面接触的水冷却结冰;当冷媒逆向流经所述冷媒流道时,与所述换热面接触的冰部分融化,而使得冰在浮力作用下朝上脱离所述换热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冰蓄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冰蓄冷空调及冰蓄冷方法。
背景技术
在国内大城市中,电力需求在一天24小时内分布极不平衡,用电高峰一般集中在早上8点到下午6点,而用电低谷一集中在晚上9点到次日6点,据此,国家制定了峰谷电价政策,峰谷电价差达到4倍以上。因此,利用夜间电网低负荷的廉价电力进行制冰,并在白天用电紧张的情况下利用所制得的冰作为冷源提供给需要供冷的场所,实现移峰填谷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
目前,在用电量大的城市中空调用电就占到了30%以上,冰蓄冷制冰系统也逐渐被应用于空调系统中以达到移峰填谷的目的,在现有技术中,冰蓄冷制冰系统主要采用“冰盘管”蓄冷系统,具体为:将盘管放置于蓄冰桶内,流经所述盘管内的冷媒与所述蓄冰桶内的水进行热交换使得所述盘管外表面结冰储存冷量,在融冰吸热时,盘管外表面的冰融化释放冷量,从而实现冰蓄冷功能。
在上述过程中,由于随着冰层厚度的增加,传热热阻逐渐增大,使得系统的蒸发温度不断降低,这样,造成系统的能效非常低下,并且,随着传热热阻的不断增大,使得冰层厚度越大越难结冰,使得结冰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冰蓄冷空调及冰蓄冷方法。通过循环进行制冰和冰剥离过程,能够在传热热阻较小的情况下不断进行蓄冰,提高系统的能效以及结冰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冰蓄冷空调,包括:蓄冰桶以及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冷媒进口与冷媒出口;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热器放置于所述蓄冰桶内,所述换热器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的冷媒流道,所述壳体包括换热面与非换热面,且与所述蓄冰桶的底部相对的面为非换热面;
当冷媒通过节流减压正向流经所述冷媒流道时,与所述换热面接触的水冷却结冰;
当冷媒逆向流经所述冷媒流道时,与所述换热面接触的冰部分融化,而使得冰在浮力作用下朝上脱离所述换热面。
优选的,所述壳体为长方体结构。
可选的,所述长方体结构包括一个非换热面,所述长方体结构通过所述非换热面放置在所述蓄冰桶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非换热面的长为0.4-1.5m,宽为0.4-1.5m。
优选的,所述长方体结构的高为0.005-0.01m。
可选的,所述冷媒出口还与所述空调室内机的进气管连通。
优选的,所述换热器为微通道换热器。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冰蓄冷方法,应用于上述所述的冰蓄冷空调,包括:
接收第一指令,所述第一指令用于指示空调进入蓄冰模式,包括:
步骤1)控制冷媒通过节流减压正向流经所述换热器,使得与所述换热器的换热面接触的水冷却结冰;
步骤2)控制冷媒逆向流经所述换热器,使得与所述换热器的换热面接触的冰部分融化,从而使冰在浮力作用下脱离所述换热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信日立空调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5932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