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蓝光吸收剂、含有蓝光吸收剂的防蓝光角膜接触镜及该接触镜的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758400.3 | 申请日: | 2015-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548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0 |
发明(设计)人: | 王富和;王志飞;韩雪莲;江道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昌隐形眼镜有限公司;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G65/333 | 分类号: | C08G65/333;C07C245/08;C08F290/06;C08F220/28;C08F220/06;C08F220/54;C08F226/10;C08F2/48;G02C7/04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张华蒙 |
地址: | 21233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收剂 含有 防蓝光 角膜 接触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角膜接触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蓝光吸收剂、含有蓝光吸收剂的防蓝光角膜接触镜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蓝光作为液晶显示器的背景光源,被广泛使用于各种电子产品,如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LED显示屏中。随着这些电子产品的普及并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接触蓝光的机会随之急剧增加。而蓝光对人体造成的伤害,特别是眼睛,也逐渐引起大家关注。在可见光中,蓝光是最靠近紫外线光波及能量最高的光,波长在400~500nm之间,在人眼感观中呈现蓝色。大量报道显示,长久接触蓝光严重者会导致视力受损,引发黄斑病变,视网膜造成损害,轻者也会出现红眼,眼干,眼涩,视力模糊,视力疲劳,头、脊背、肩膀及颈椎疼痛等症状。
比如,德国眼科专家李查德·冯克(R.H.W.Funk)教授的研究报告指出当“不合适的光”持续照射我们的眼睛,会引起功能失调,尤其是三基色灯,电脑屏幕等发出的含有大量不规则频率的高能短波蓝光,这些短波蓝光具有极高能量,能够穿透晶状体直达视网膜,对视网膜造成光化学损害,直接或间接导致黄斑区细胞的损害。根据世卫组织WHO爱眼协会布告,2006年至2008年间,因蓝光、辐射每年导致全球超过30000人失明,并在2009年底发出橙色预警:“蓝光、辐射对人类的潜在隐性威胁,无形中吞噬人的双眼”。在我国,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的数据也显示:4.2亿网民中,63.5%的网民因蓝光、辐射有视力下降、白内障、失明等不同程度的眼疾。因此,如何滤去蓝光,防止其长时间使用对眼睛造成伤害已成为眼镜行业的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而相比于传统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也叫隐形眼镜,特指一种直接戴在眼球角膜上,用以矫正视力或保护眼睛的镜片。)因使用便捷、美观大方,已成为临床屈光矫正方法中主要方法之一。为了能使大多数使用角膜接触镜人群的眼睛能得到更好的保护,减少蓝光短波对其的伤害。如何制备一种具有抗蓝光功能的角膜接触镜将显得十分必要。
根据已报道的技术路线,目前制备抗蓝光功能的角膜接触镜的一条重要路线是直接将蓝光吸收剂添加到软镜原料中成型所得。比如中国专利201210106045.8中就公开了一种防辐射滤光隐形眼镜及其制造方法,它将黄色UV吸收剂(甲基丙烯酸偶氮苯基酯或2-(2,-羟基-5,-异丙烯酸乙酯基苯基)-2H-苯并三唑)添加原料中,接着,按照传统隐形眼镜制备路线进行制备。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在该专利中,发明人提到所得镜片拥有较好的含水率与透氧系数,但对其它物化参数均未涉及。
同时,含偶氮苯类化合物因其在380-450nm之间具有良好的光吸收功能,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蓝光吸收剂(或UV吸收剂)中。目前,大部分具有蓝光吸收功能的薄膜材料中都添加该类化合物。在前面提到的中国专利201210106045.8就是采用的这种方式,以商品化的黄色UV吸收剂为基础。然而,该类化合物通常水溶性差、与角膜接触镜常用原料如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等,相溶性不好,从而使得其添加量受到限制,并影响了后续的聚合过程。在我们的实验中,就发现尽管聚合后,所得镜片可以拥有一定蓝光吸收功能,但随着后期的水化处理,原本淡黄色的镜片逐渐变淡,最后退为无色。上述过程表明前面掺入的蓝光吸收剂,并没有完全参与聚合,并在后处理过程中发生流失。此外,上述现象还易导致隐形眼镜在佩戴过程中,不断有残余聚合物释放出,对眼睛造成伤害,使得所制备的隐形眼镜很难通过生物相容性评价。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蓝光吸收剂,可以增加蓝光吸收剂在角膜接触镜原料中的相容性,提高其聚合度;本发明还提供了含有该蓝光吸收剂的防蓝光角膜接触镜,改善了隐形眼镜的生物相容性,有效地避免佩戴过程中吸收剂的流失问题,进一步提高镜片的透明度等光学特性;本发明还提供了防蓝光角膜接触镜的制备方法。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蓝光吸收剂,其由以下通式化合物组成:
通式(I)中,R、R’、R1和R2选自下表1:
表1R、R’、R1和R2的选项
其中,表1中l=0-2;R3是H或烷基CnH2n+1(n=1-4);取代的C1-18烯烃中,其取代基团选自一个或多个卤素、羟基、羧基或—C(O)NH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昌隐形眼镜有限公司;东南大学,未经海昌隐形眼镜有限公司;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584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