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加工中空板的方法、中空板和箱体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758313.8 | 申请日: | 2015-11-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3743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5 |
| 发明(设计)人: | 张光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39/10 | 分类号: | B29C39/10;B32B9/04;B32B9/06;B32B15/08;B32B15/10;B32B15/12;B32B21/06;B32B21/08;B32B27/10;B32B3/06;B32B3/08;B32B3/12;B32B3/28;B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黄志华 |
| 地址: | 621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工 中空 方法 箱体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工中空板的方法、中空板和箱体,用于实现在中空板上所需位置固定连接件的技术效果。所述方法包括:在中空板的第一面上开设至少一个孔;所述中空板包括与所述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之间设置有薄壁材料,所述薄壁材料、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形成多个气室,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孔中每个孔均未穿透所述第二面;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孔向至少一个气室注入流动材料;所述流动材料具体为经过预设时长后能够转化为固体的材料;当所述流动材料转化为所述固体后,在所述中空板中与所述至少一个气室对应的区域形成能够固定连接件的至少一个固定区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运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工中空板的方法、中空板和箱体。
背景技术
中空板是包括三层结构,分别是上层平板、下层平板,以及夹在上层平板和下层平板之间的薄壁结构。薄壁结构将中空板的中部空间分隔成多个气室,这样的结构可以保证平压强度,且减轻中空板重量。常见的中空板例如瓦楞板和蜂窝板。
为了能在中空板上固定连接件,如铆钉或螺钉,和/或连接其他物件,目前的做法是在中空板的预埋位置中预埋木条等硬质材料结构。然而,中空板成型后,预埋位置就固定了,而未预埋位置强度不足,无法固定连接件。所以现有技术导致中空板固定连接件的位置十分局限。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加工中空板的方法、中空板和箱体,用于实现在中空板上所需位置固定连接件的技术效果。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加工中空板的方法,包括:
在中空板的第一面上开设至少一个孔;所述中空板包括与所述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之间设置有薄壁材料,所述薄壁材料、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形成多个气室,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孔中每个孔均未穿透所述第二面;
通过所述至少一个孔向至少一个气室注入流动材料;所述流动材料具体为经过预设时长后能够转化为固体的材料;
当所述流动材料转化为所述固体后,在所述中空板中与所述至少一个气室对应的区域形成能够固定连接件的至少一个固定区域。
可选的,在中空板的第一面上开设至少一个孔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至少一个气室中的第一气室的薄壁材料上开设至少一个辅助口,以使注入所述第一气室的所述流动材料能够通过所述至少一个辅助口流动至与所述第一气室相邻的气室。
可选的,所述流动材料为灌注胶或植入胶。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中空板,包括:
第一面;
与所述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
薄壁材料,设置在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之间,所述薄壁材料、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形成多个气室;
至少一个固定区域;所述至少一个固定区域为通过所述第一面上开设的至少一个孔向至少一个气室注入流动材料,且当所述流动材料转化为固体后所述至少一个气室对应的区域形成的能够固定连接件的区域;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孔中每个孔均未穿透所述第二面;所述流动材料具体为经过预设时长后能够转化为固体的材料。
可选的,所述至少一个固定区域为在所述至少一个气室中的第一气室的薄壁材料上开设至少一个辅助口,注入所述第一气室的所述流动材料通过所述至少一个辅助口流动至与所述第一气室相邻的气室且转化为所述固体而形成的区域。
可选的,所述流动材料为灌注胶或植入胶。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箱体,包括:
如第二方面所述的至少一块中空板;
多个连接件,设置在每块中空板的所述至少一个固定区域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5831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