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配置网络资源的方法、装置及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758152.2 | 申请日: | 2015-11-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8206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5 |
| 发明(设计)人: | 蔡慧;房雅丁;王帅宇;侯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W4/24 | 分类号: | H04W4/24;H04W24/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郭润湘 |
| 地址: | 10003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配置 网络资源 方法 装置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置网络资源的方法、装置及系统,该方法包括:第一服务器在接收到业务规则数据包时,获得第一规则;根据所述第一规则,生成至少一个第二规则,其中所述第二规则用于针对数据流进行处理;将所述第二规则下发给第二服务器,指示所述第二服务器按照所述第二规则执行与所述第二规则对应的业务应用,其中所述第一服务器具有策略控制的功能,所述第二服务器具有策略执行的功能,用以解决目前为业务应用设置业务规则,并适配网络服务能力时,业务应用的执行时延较大,业务规则的存储数量以及传输规则配置接口信令的数量较多的问题。
本申请要求在2014年12月05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1410738267.0、发明名称为“一种配置网络资源的方法、装置及系统”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配置网络资源的方法、装置、系统、第一服务器以及第二服务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网络能力的增强,网络带宽和传输时延都有了大幅改善,可以为用户、业务应用提供更好的网络服务质量。而用户、业务应用的个性化需求也越来越多,不同的业务应用对移动网络有着不完全相同的质量需求。例如话音类业务应用对网络的时延要求较高;而高清视频等业务应用对网络带宽等网络能力要求较高。因此不同的业务应用希望网络能够为其提供定制化的业务质量,以达到最佳的用户业务使用体验。
业务应用在运行时,对网络的需求可以称之为业务规则。业务应用的提供商希望能够基于业务应用的需求,将业务应用对网络的需求,例如服务质量(英文:Quality ofService,缩写:QoS)通知给网络侧,以期网络侧为业务应用适配相应的服务,提高用户使用相关业务应用的体验。对于网络运营商来说,期望能够根据业务应用提供商的网络需求,适配相应的业务规则,以提供与之匹配的网络能力,最优的实现网络资源的分配,例如为用户提供适当的带宽以推送恰当的编码速率的流媒体文件等。
由于目前网络的状态及应用的需求长久以来都是非透明状态。网络侧为业务应用提供相应的网络服务能力时,需要获取业务应用的需求。这就需要在业务应用运营前,将业务应用对网络的需求通过业务规则的形式预配置在运营商的网络设备中。而当前的一些业务规则并不支持第三方预配置。一般情况下,为解决该问题,将网络运营商自运营的一些业务应用的业务规则适配引入到第三方业务应用预配置中。但是,将网络运营商自运营的一些业务应用的业务规则适配引入到第三方业务应用预配置中存在下述问题:
首先,网络运营商自运营的一些业务应用,需要在用户和应用层功能实体(英文:application function,缩写:AF)建立连接后,再进行业务规则的下发,如果第三方业务应用也采用同样的方式,则使得业务应用的执行时延较大。其次,当前业务规则的应用配置基于用户粒度,需要在业务应用运营前,为每个用户配置规则,不支持第三方通用业务规则的配置,如果第三方业务采用该种配置方式,将增加的接口配置信令量。
综上所述,目前为业务应用设置业务规则,并适配网络服务能力时,需要和AF连接后生成对应的业务规则,业务应用的执行时延较大,多次交互使得业务规则的存储数量以及传输规则配置接口信令的数量较多。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配置网络资源的方法、装置、系统第一服务器及第二服务器,用以解决目前为业务应用设置业务规则,并适配网络服务能力时,减少业务应用的执行时延,降低业务规则的存储数量以及传输规则配置接口信令的数量。
一种配置网络资源的方法,包括:第一服务器在接收到业务规则数据包时,获得第一规则;根据所述第一规则,生成至少一个第二规则,其中所述第二规则用于针对数据流进行处理;将所述第二规则下发给第二服务器,指示所述第二服务器按照所述第二规则执行与所述第二规则对应的业务应用,其中所述第一服务器具有策略控制的功能,所述第二服务器具有策略执行的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7581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